[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M3wMa7PUo?list=PL263B891AD20BBCE2&w=500&h=281]
時間:6.21.2014(六)晚間7:30-9:30
分享:肥內(影評人)、許岑竹(導演)
線上報名、片單&影迷俱樂部相關規定,請點閱全文說明喔!
俱樂部參與費用:150元
沙貓貓說:常常收到俱樂部的講師群寄來的分享內容與片單時,我會想:電影的世界多麼的浩大,而自己關於電影的認識又多麼的稀少與淺薄啊!每一次短短的觀影、分享,都像是一場「省了我十年功夫」的課程一樣,立刻就將我放進一個新鮮、迷人又刺激重重的旅程裡,令人振奮不已。這次,岑竹特別邀請影評人肥內,為大家介紹德國實驗片大師韋納‧尼克斯(Werner Nekes)的作品。
播映&講解主題:疊印的生與死--影像透明性下的不透明以及不透明性下的透明
肥內說:
電影作為最強再現媒體,按理也是最「透明」的影像;然而,當透明只化為不透明進而掩飾了影像,我們又該如何「看透」這事實上因透明而不透明的影像呢?這一回,我們跟著德國最有名的實驗電影導演之一的韋納‧尼克斯(Werner Nekes)所帶來的影像旅程,我們一起窺探電影疊印手法的生與死。
肥內是誰:一個將電影從身上剝除就一無所知的文字修行者。與其說愛看電影,不如說,愛從影片中去拆解再還原,使它不但保留原味,還增添樂趣,以此自娛。
播映片單:
《鬼車魅影》(1920)、《幕間》(1924)、《秋霧》(1928)、《不忠》(1932)、《上海小姐》(1948)、《奧塞羅》(1952)、《蘿拉蒙戴斯》(1955)、《伸冤記》(1957)、《早安憂鬱》(1959)、《波長》(1966)、《柵欄》(1968)、《兩個(男/女)人》(1972)、《窟》(1973)、《尤里希斯》(1983)。
*報名人數為累計統計,非單場實際入場人次,請徑自填寫報名資料即可
——————————————
影迷俱樂部成員的招募規則如下:
1.成員:只要喜歡看電影的人類就可以囉!
2.聚會時間:不定,每次聚會決定下次聚會時間。原則上一~二個月一次。
3.收費:每次150元,俱樂部成員若是會員享購書8.5折,非會員只要當次購入新書一本,即可加入會員,享會員優惠,其他商品皆95折優惠。
4.人數限制:因為有場地限制,原則上俱樂部會員我們都會一直招募、留下資料,但是每次的活動將會以優先報名的40人為限,現場報名5人。之後就依序候補,有成員取消預約才遞補。
5. 影迷俱樂部成員不定期享有電影特映會、影展資訊、手冊等領取相關活動的優先權益。
俱樂部成員還新增了一項權益:私有影片交流。由於每個人手中都有一些其他人在找尋的影片,因此,我們決定開啓俱樂部成員私有影片交換、借覽服務。辦法如下: 辦法若有更新,以網站公告為準!
1. 詳盡填寫你的資料,加入俱樂部成員。
2. 加入之後,只要參與過一次的影片賞析活動,我們會將你的email資料加入群組。
3. 你可以提出你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影片片單,也可以提出你在尋找的影片片單,俱樂部成員裡有人願意出借者,小小會提供影片借閱的寄放服務。
4. 每次出借以兩片為限,為期一個月。預期催片兩次未還者,取消俱樂部成員資格。
5. 交流影片類型:不限。
不定期出沒講師群:
許岑竹簡介:
舊金山藝術學院電影創作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
喜愛手沖膠片,熱愛手工藝。
Grants / Awards / Public Collections
• Reflect –Fujifilm Award, 25fps Film Festival, 2011, Croatia
• Reflect -Nominated Best Experimental Film of the 33rd Golden Harvest Awards for Outstanding Short Films, 2011, Taiwan
• Reflect – Collection of Cinema Arts Program at Exploratorium, San Francisco
• Kodak Film Production Grant, 2010 & 2009
Film Accomplishments
Selected Screenings
《Reflect》16mm, 3:30min, color/silent, 2010
‧41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Rotterdam, Netherlands
‧”Chicago 8 Film Festival”, 2011, Chicago, U.S.A
‧新竹百年影像藝術節, 台灣女性影展, 2011,台灣
‧25 fps Film Festival, 2011, Croatia
‧“Return to Canyon” program of San Francisco Cinematheque, 2010, Canyon, U.S.A
‧”Photographic Memory” Pacific Film Archive Bay Area Experimental Film Student, 2010, Berkeley, U.S.A
‧”Inside & Out” Student Experimental Film Festival in Binghamton, 2010, Binghamton, U.S.A
《Cotton Sugar》16mm, 3:30min, color/silent, 2009
”Glitch v. Scratch”, 2011, San Francisco, U.S.A
‧Kuala Lumpur Experimental Film and Video Festival, 2010, Malaysia
‧Crossroads – San Francisco Cinematheque, 2010, San Francisco, U.S.A
‧Antimatter Film Festival, 2009, Canada
‧”Alternative Visions”
Pacific Film Archive Bay Area Experimental Film Student, 2009, Berkeley,U.S.A
黃亞歷簡介:
獨立製片作者
實驗短片《待以名之的事物》 ,《物的追尋》
作品為電影短片《光》,長片劇本《瞬日》、《白晝》。
葉覓覓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創作藝術碩士。
目前專心創作並兼職翻譯。
可以很宅也可以到處亂走。
喜歡迷路,也喜歡被安靜的星期天早晨激起。
對於生活的想法是:「把牠想成餅乾就好了,趁著掉到地上之前,趕快吃掉。」曾經出版很黑的漆黑以及很愛車的越車越遠。
虹風
小小書房店主。國立政治大學俄語系、莫斯科大學俄語系文學組碩士。曾任《誠品好讀》編輯、誠品網路書店行銷企畫主編、台北市國際書展基金會國際專員,於永和社區大學任文學閱讀講師,2006年創立獨立書店「小小書房」。曾獲中央日報文學獎新詩佳作獎,著有《完全變態》、《百秒.當下.台北城》,譯作塔可夫斯基《Instant Light》,作品散見於平面及網路報刊雜誌。
肥內:影評人
一個將電影從身上剝除就一無所知的文字修行者。與其說愛看電影,不如說,愛從影片中去拆解再還原,使它不但保留原味,還增添樂趣,以此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