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9更新:6/6(日)場次取消
時間:5/9、6/6(日)下午2:00-4:00(兩個場次擇一)
講者:李威毅(紅心字會心納家庭服務組)
費用:150元
地點:小小書房.小小café 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
(捷運頂溪站2號左轉,走到文化路左轉直走到192巷巷口)
電話:2923-1925
Email:smallidea2006@gmail.com
❤️報名:https://www.beclass.com/rid=24462e96070550142091
「犯罪會不會遺傳?——受刑人家屬背負一生的枷鎖」
受刑人的家庭,往往被視為「共犯」同罪。當家人入獄的時候,家屬就必要遭受各種眼光,生活刻刻都要被不斷的提醒自己的家人跟其他人並不一樣。
小彤的爸爸是在三年前的時候入獄的。
習慣跟鄰里閒話家常的阿嬤,總迴避不了這種問題。街坊三不五時就問阿嬤「哎唷~怎麼好久沒看到你兒子了,在哪高就啦?」阿嬤總是四兩撥千斤的說「現在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拉」的轉過身去,但其實阿嬤也很想知道自己的兒子到底去了哪裡,做了什麼才會進到監獄裡。
少了一份收入的弱勢家庭,為了申請各種補助,消息免不了走漏,學校導師在一次段考發考卷時,鼓勵成績不佳的小彤「你再這樣下去以後是要跟你爸一樣嗎?」,被烙上受刑人小孩的標籤後,成績不好會被唸「不要跟爸爸一樣」,成績好則會被說「歹竹出好筍」。
受刑人家庭是一種說不出的苦,社會普遍地習慣將個人的錯誤行為歸因於家庭教育的失敗,從虛構的「我們與惡的離」到真實的「內湖隨機殺童案」,面對受刑人及其家庭的方法似乎惟有不斷的責怪,其家人也被同罪處罰。但難道我們就只能如同俗諺所說的順服自己嗎?到底犯罪會不會遺傳?
姿涵說:
這次收到「紅心字會」的活動計畫,讓我第一次認識這個組織。
一定會有人好奇:「跟紅十字會有關係嗎?」打開紅心字會的網站可以進一步了解,他們長期舉辦社會福利救濟,包括長期照護、居家照護、弱勢家庭福利⋯⋯等,其中「心納家庭服務組」則是從事受刑人家庭服務。
「受刑人家庭福利」如果將它拆開來看,我們很容易理解,但它們的組合卻很難進入大眾的視野裡,就像是這七個字的存在,或許就足以喚起人性中深層的傷痛。
二〇一九年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帶給許多觀眾很深的印象,「標籤讓人恐懼,標籤讓我們始終無法理解人性。」編劇呂蒔媛用加害人、受害人以及雙方家屬的視角,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在重大社會案件後,並不是只有「惡人要受到應有的懲罰」這麼簡單的考量。
受刑人被判罪後,他們的家屬在這個瞬間,也同時承受了社會的眼光,給他們加上各種罪名——教養不當、忽略關心、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但有多少人真的能了解,他們的生活所遭逢的巨變。
當戲劇落幕後,這些已被喚起的關注能否延續?
「犯罪會不會遺傳?」這次「心納家庭服務組」將會從臺灣犯罪結構切入,並且用他們多年社會服務經驗,以實際個案讓大家更為認識我們日常看不見的社會案件的「背後」。
不管你是對這個問題已經有答案,或是正在尋找答案,我想在聽完這場分享後,也許能夠對這個問題有另一個層面、另一種角度的認識。
雖然每個人都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活著,其實我們在社會中扮演了很多的角色,我們會是他人的兒女、父母、朋友、戀人⋯⋯有時候只想著照顧自己的感受是不夠的。
面對這些無法抹滅的傷痛,我們可以別過頭假裝它不在,但總有一天必須要去面對,我們該如何帶著它繼續生活,並且讓社會更加地茁壯。
在有能力打破各種標籤的隔閡前,讓我們來用不同的角度認識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包容社會中不同的聲音。
❤️報名:https://www.beclass.com/rid=24462e96070550142091
講師介紹:
李威毅
從事受刑人家庭機構社工四年,自小就看不慣任何「不公平」的事情,認為沒有人應該被負面刻板印象所影響,相信只要彼此理解一定有可以共處的地方。大學畢業前多次大喊不想當社工現在卻屈服於學貸以及奢華的物質生活裡而必須認真工作。
工作上抱持著「他們不應該被這樣對待」的理念,認為受刑人家庭不該被貼上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標籤,曾接觸過無家者、更生人、原住民、精障者以及女性等受盡汙名的族群。曾以為受刑人家庭有某種被歧視的特質而為此想協助他們努力改善,在多次且長久的互動後才發覺是自己再次的標籤。
機構介紹:
中華民國紅心字會受刑人家服務組
於民國77年成立,服務受刑人家庭多年,近年來朝向倡議方向努力,舉辦過展覽「你的忽視會讓他變成你想像的樣子」、受刑人子女擔綱演出戲劇「我們沒有不一樣」、園遊會「用心接納公益園遊會」及大大小小街頭宣傳,希望能讓社工大眾認識、接受受刑人家庭沒有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