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2012更新:
沙貓貓說:
作為2012年台北文學季獨立書店座談,這16場的策展人,其實我會希望,能夠到每一場次去跟讀者講我找這些講者的理由,我為什麼這樣規劃。雖然這些理由已經都寫在序言裡,然後,講的內容,也可能都大同小異,但是因為每一場次去的人,可能都不同,所以,每講一次,就有可能將我的想法,傳遞給不同的人。
今天小小的這一場,因為我是場地的主人,所以才有機會,在將結束之時,短短的說了幾句話。話語總是顯短,因此,我想在這裡,再寫一些。
作為網路重度的使用者,從1997年就開始跟綠火、一群朋友寫《月經》這個原生的網路刊物(綠火今天也有到場啊),我其實是隱藏在暱稱背後的一個,連「月經」的編輯們,都不能確定是否有那個人物存在的寫手。
然後,我開始架不同的網站,用不同的暱稱,實驗各種網路書寫的可能。這些不同的暱稱,在不同的讀者群裡,或許都曾經有印象,但我從不曾想要固定一個暱稱,因為,網路的有趣,就是在於: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徹底的、全然的隱藏自己。
(當然,後來我們也發現,其實願意這樣把自己搞成孤島的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每個暱稱,都希望建立那個暱稱的特色,樣貌。)
(當然,後來我們也知道,這一切都瞞不過老大哥的眼睛,但至少,一般的讀者,網路使用者,是不會知道的。)
關於自己使用網路的歷程,非常漫長,無法在此一一列舉。
當小小要開的時候,我決定要寫部落格,並不是像有些讀者認為,「有一個人要開店了,所以要寫部落格,記錄開店心情,跟大家分享」,如此歡樂,如此單純。大家所看到的小小的部落格,是一個有著將近10年的網路經驗的使用者,所估算出來的,最為方便、便宜,並且知道它該如何使用,才會發揮它最大效益的人,所搭造的一個網路空間。
舉這麼遙遠的例子,要來說明我的文學季策展理念,是為什麼?
是為了要例證,我作為一個長年的、重度的網路使用者,所想要戳破的一些網路神話;是為了要說明,我認為網路之「不能」,因此,這些座談每一場,我邀請講者要談的,要傳遞的,都是,結結實實的,從生命裡腳踏實地的經驗,創造出來的知識結晶。談我的網路觀察與經驗,是要例證,這些知識結晶,網路取代不了,而單靠著網路,你也無法獲取這些知識結晶。
我們這一輩以上以下,重度使用網路的人,現今被稱為「網路移民」。那個出生就拿著iphone或智慧手機、ipad玩app的,被稱為網路原生族群。亦即,理論上現在看著這篇文章至少有95%的人類,應該都是「移民」。這十多年來,我觀察網路對我們生活、連結、溝通、書寫、閱讀所造成的影響,亦步亦趨,小心謹慎。
於是,至今,網路改變了我們什麼?好的部份,很多。比如現在我可以跟陌生的人們,講著這些原本我可能要有一點能力,才能讓報刊編輯刊上報紙的文字(而且還不能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好的部份,很不幸的,也很多,比如,網路上就會很容易出現,像我現在這樣,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的文字。
網路還能做什麼?你可以下載原本你要花很多錢才能蒐集的電影、音樂、書籍內容,你可以將這些東西輕易的分享給你的朋友(但是,請想一想你最近一次做這件事情是在什麼時候?)。喔,還有一個遠古的神話是,網路可以穿越界線,達到人們所不能達到的地方(sure, but first of all, you should know where you wanna go.)
所謂的網海「迷路」,這件事情,後來我們知道,一開始人們頗為著迷,但逐漸的,容易迷路這件事情就變得令人厭倦。不相信?那有興趣的人,可以去估算一下這週的瀏覽記錄。
原本我們以為,網路可以更為方便的、不用任何花費的,將原本需要有所花費的文化資源、知識,傳遞得更遠(過去用的是什麼詞,網路——無遠弗界),但現在,尤其是這幾年,關於這個神話的一些反思(其實更正確的應該是反擊)的出版品,也即將面世(並且還是紙本)。
最後,我所談的這件事情,要導向何處?
我可以同意,網路或許可以像實體世界,成為某一些人的啟蒙地。但我不能同意,啟蒙之後的知識建構,可以倚賴網路,因為它的特性:它的所有的組成元素,既發散,且孤立。任何一個能夠用來作為知識建構的場域,它的內部元素,所具有的特性是:無限,獨立,並且彼此成為緊密相連的有機體。
這個場域,是無數的創作者、研究者窮盡生命所創造出來的。它們透過無數你能想到的媒介,進入這個知識建構的場域,有些你可以稱之為藝術,有些稱之為學術,思想、哲學,都可以,使用的媒介,亦非常多元,甚至,我們稱之為書的,也只是其中一種。
而我要說的是,網路,只是一個新的,可能可以進入這個場域的媒介而已,它取代不了任何,原本就在這個場域裡的任何媒介。任何一個網路移民,都依舊必須倚賴其他的媒介,以獲取知識,以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以創作,以涵養智慧……
因此,我要提問的是:那麼,我們是在何種理論基礎上,認為下ㄧ個原生世代,只要靠著網路一個媒介,就可以成為「人」?
事實上,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但你也可以認為,我的腦袋過於守舊。
因此,在這個網路為王的時代,我想要透露什麼訊息?
我想傳遞的是:聽一聽,這些不曾倚賴著網路媒介的創作者、學者,是透過什麼、利用什麼、如何的方式,涵養自己的生命智慧、進行藝術創作,並且生活著。因為網路神話架空這些事物,只剩訊息,因而,讓我們誤以為,只要坐在鍵盤前面,就可以掌握一切,進入世界,甚至抵達核心。
所以,在這16場次的座談規劃,即是因緣於對現今網路輕浮時代的反抗:因為,或許再不久,假如我們還沒能及時從網路夢醒,那麼,這一切,便會很快,很快,不要說下一代聽不到,就連我們這一代,也會發現,一回神,它們已經被隱匿在時光裡,你再也找不到它的絲線,它的蹤跡。
*文學季獨立書店系列座談活動,全場次免費參與,報名請洽各書店及活動地點。
總策畫:虹風(小小書房店主)
參與書店群:
唐山書店、女書店、小小書房、有河Book、爾雅書房、永樂座二手書店、南天書店、舊香居、信鴿法國書店、天母書廬、茉莉二手書店師大店、書林書店、信誼親子書房重慶店、胡思二手書公館店、商務出版門市、紀州庵文學森林
因為已經完全額滿,連預約候補其實都希望渺茫。所以,當天不介意站著的人,可以直接到現場來。預約成功的朋友,請於25號當天6:40分以前完成報到程序。6:40分之後,我們將開放給預約候補,以及現場候補的人。
時間:2.25(六) 19:00-21:30
小小書房:航行文學之海 | 夏曼.藍波安 X 吳明益
夏曼.藍波安,1957 年生,蘭嶼達悟族人。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現職,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暨海洋人文學作家。專長,建造傳統達悟獨木舟,及以自製工具潛水射魚。重要作品有小說、散文作品包括《冷海情深》、《航海家的臉》、《黑色的翅膀》、《八代灣的神話》等。作品曾獲中研院史語所母語創作獎、吳濁流文學獎、中央日報、聯合報讀書人、九歌年度好書獎、時報文學獎推薦獎等,並以《老海人》獲 2010 年金鼎獎。
吳明益,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曾兩度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並獲亞洲週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金石堂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書、聯合報小說大獎等等。著有論文集《以書寫解放自然》;短篇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長篇小說《睡眠的航線》、《複眼人》,散文集《迷蝶誌》、《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最新作品為短篇小說集《天橋上的魔術師》。
書店推薦書
《蘭嶼部落文化藝術》,劉其偉,雄獅圖書,1995。
《廢墟台灣》,宋澤萊,草根,1995。
《笠山農場》,鍾理和,草根,1996。
《筆記濁水溪》,吳晟,聯合文學,2002。
《蘭嶼素人書》,夏本奇伯愛雅,遠流,2004。
《大藍海洋》,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方淑惠、余佳玲譯,柿子文化,2006。
《蘭嶼報告1987 ~ 2007》,關曉榮,人間,2007。
《所羅門王的指環:與蟲魚鳥獸親密對話》,勞倫茲(Konrad Lorenz),天下文化,2009。
《莎喲娜啦.再見》,黃春明,聯合文學,2009。
《作家與海》,郭強生編,立緒,2011。
小小書房|2006 年 7 月 22 日成立於台北縣永和市竹林路,以分享和累積為核心價值。專營當代文學人文社哲科、藝術類書籍為主,除了文學讀書會、寫作課程、手工創意課程外,不定期舉辦的各式議題座談、紀錄片播映、書友會等分享活動。2008 年遷至永和市復興街,並發起獨立書店聯盟(於 2010 年暫時停止運作),組織連結全台各地獨立書店。2009 年成立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致力於社區藝文活動的推廣,並發行《小小生活》、《小小寫字》兩份刊物。
營業時間:
11:30 – 22:30,全年無休(特休請參考網站公告)
234 新北市永和區復興街 36 號|捷運頂溪站 1 號出口
Tel:02-2923-1925 Fax: 02-2923-1926
blog.roodo.com/smallidea
smallidea2006@gmail.com
文/虹風
「如果現在我們掌握了一切的一切,不經篩選,我們在終端機上擁有無限量的資訊,那麼記憶是什麼?這個詞的意義為何?當我們身邊有個電子僕人可以回答我們所有的問題,甚至連我們問不出來的問題它也知道答案,那還有什麼是我們該知道的?當我們的輔助器具什麼都知道,無所不知,那還有什麼是我們該學的?」(《別想擺脫書》,頁66)
現今,我們或許活在一個更為精確,也更模糊的時代:一切看似被新的載體記錄下來,每日在我們指尖、眼前,流過巨量的資訊,被處理、被標記、重新剪輯、拼貼、複製,飽脹與匱乏的雙重焦慮從人們的生活孔隙溢出。關於時代流向的預言甚囂塵土,何者將亡,何者將興,未來還沒來,就已經層層地擠壓著現在——因而,有人急急奔向新的時代,以免被刪除、替換;也有人,長久沿著時光的軌道來來回回,挑沙撿金,無畏前方的路途將是狂風暴雨,抑或末日將臨。
現今,我們或許活在一個,一切彷彿都能一指鍵入找到答案的時代。然而,我們不禁依舊要問:你如何「選擇」你要的那個答案的?尤其,是如何從5849317個搜尋結果裡被挑中的?誰有能力,以及如何,成為那個法國作家卡里耶爾(Jean-Claude Carriere)口中:走過成堆的垃圾山、廢棄堆,一眼便能發現珍寶,「擁有一雙訓練有素的眼」之人?
曾經,毫無疑問地,許多人們通過書寫、閱讀,累積了這樣的能力。他們閱讀、梳理、思索、攀爬那些無以數計的遺產,從歷史的灰燼、廢墟中,搭建橋樑、高塔,以連結、瞭望過去與未來。因而,倘若,在這個世人宣稱書將死亡,數位稱王的時刻,我們依舊視書寫、閱讀為理解自身所佇立的這一刻,腳下世界形貌的祕密通道,那麼,面向未來急速蔓延開展的億兆歧路迷宮,誰將能夠遞給你,走出迷宮的那條織線?
織線或許不只一條,出口亦然。
試圖理出這一條條的織線,乃此次「舒/書讀世代」的策畫概念——這些我們所欽慕的作家、創作者,這些專注於文字,成就為一本本書的前輩,是如何在自身的生命之海裡,下錨定位?他們如何穿梭於甬道、迷宮之中,有何祕訣?他們如何通過閱讀、書寫,成為自身現今的樣貌?不同世代的作家,面對不同的時代氛圍、社會情境、文化土壤,在閱讀與書寫的脈絡、軌跡上,又有何種相似與差異?
同時,這16場分佈於台北地區的獨立書店、出版門市、文學閱讀空間的座談,亦欲向這些在數位時代洪流,依舊堅持發出小小微光的場所、所有支持的讀者致敬。每一場座談,都依據這些書店、空間的經營特性,安排講題與講者;此外,今年度的規劃裡,有幸能夠邀請到位於天母,已經經營十年的溫暖社區小書店「天母書廬」加入,並且也很榮幸邀請到,去年因為時程緣故未及參與的「信誼親子書房」,為親子閱讀、兒童閱讀的推廣,帶來新的活力。最後,則是壓軸,將在人文氣息濃厚的城南,甫重生的文學空間「紀州庵」上場。
期許,我們在未來更為遼闊無邊的訊息之海,抑或將有一日成為灰燼的歷史餘跡裡,還能夠透過閱讀與書寫,記憶,掘土、建構、重生,一個人類能夠賴以生存的世界。
其他場次請參考2012台北文學季網站說明
全場次|時間|講者|地點說明
2.11(六) 19:00-21:30
唐山書店:朝左的閱讀路線 | 石計生 X 吳易叡
石計生,現任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美學策進會會長。
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社會學博士,專長:藝術社會學、城市社會學與社會學理論。右手做研究,左手寫詩。思想深受馬克思與班雅明影響,從事美學理論批判與城市行走實踐。近年來致力於台灣歌謠之相關研究。著有《閱讀魅影:尋找後班雅明精神》、《馬克思學:經濟先行的社會典範論》、《就在木棉花開時公館-溫羅汀的那個年代》等書。
推薦|
《後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戴維‧哈維(David Harvey),
閻嘉譯,商務,2003。
《景觀社會》,居伊.德波(Guy Debord),王昭風譯,當代學術棱鏡譯叢,
南京大學,2007。
《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德勒茲(G.Deleuze)加塔利
(F.Guattari),姜宇輝,上海書店,2010。
Walter Benjamin, Illuminations: Essays and Reflections, Schocken Books.
Marshall Berman,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Verso Books.
吳易叡,1978 年生,當醫生前是被教科書養大的小孩,在醫院工作短短的一年卻改變了他的人生。2003年出版詩集《島嶼寄生》,2005 年出版音樂文學專輯《河:賴和音樂專輯》,曾經為笠詩社員。研究所後,除音樂外,暫時停止文學創作。現在轉行為歷史學徒,研究戰後跨民族精神醫學史和公共衛生史,目前正努力撰寫博士論文中。
推薦|
《賴和全集》,賴和,林瑞和編,前衛,2000。
《行走的樹》,季季, 印刻,2006。
《痛苦和疾病的社會根源:現代中國的抑鬱、神經衰弱與病痛》,凱博文
(Kleinman),上海三聯,2008。
《雙鄉記:葉盛吉傳,一個台灣知識份子之青春.徬徨.探索.實踐與悲
劇》,楊威理,陳映真譯,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0,人間,2009。
《達悟族的精神失序:現代性、變遷與受苦的社會根源》,蔡友月,聯經,
2009。
唐山書店|1984年於台大側門邊成立,為關注邊緣議題、小眾出版的先鋒。成立迄今,被無數渴求新知、具有反叛精神的知識青年視為堡壘基地。1980年代即引領、選譯出版販售當代西方人文思潮著作,馬克思、新馬克思、傅柯、哈伯瑪斯等左派、新左派……等;並為許多獨立創作者出版詩集、作品,為學子、教授出版論文集、寄售作品。書店曾經見證溫羅汀書店群的繁華歲月,現今,位於台大旁小巷內,通往書店,兩側貼滿各式海報、傳單的地下階梯,成為其重要的知識廊道與象徵。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9:00 – 22:00|週六、日,10:00 – 22:00,全年無休
106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 3 段 333 巷 9 號地下室一樓|捷運公館站
Tel:02-2363-3072 Fax:02-2363-9735
http://blog.yam.com/user/tsbooks.html
tonsan@ms37.hinet.net
2.18(六)19:00-21:30
女書店:獨特的性別之眼 | 胡淑雯 X 陳俊志
胡淑雯,台灣台北市人。當過新聞記者、報社編輯、專職婦運者,目前從事寫作。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著有《哀豔是童年》、《太陽的血是黑的》。堅持極簡簡介。
推薦|
《當我們討論愛情》, 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馬英譯,時報,
2001。
《寵兒》,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何文敬譯,台灣商務,200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尉遲秀譯,皇
冠,2004。
《黑皮膚、白面具》, 弗朗茲.法農(Frantz Fanon)陳瑞樺譯,心靈工坊,
2005。
《蘿莉塔》,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V.Nabokov),陳錦慧譯,三采文
化,2011。
陳俊志,紀錄片導演,關注弱勢議題,用文字和影像實踐社會運動。2007 年,以台美移民家族史寫作計畫《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獲得第 8 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2008 年,以高樹少年葉永鋕死亡事件為本,寫作《人間.失格》,獲得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紀錄片作品有《不只是喜宴》、《美麗少年》、《玫瑰的戰爭》、《幸福備忘錄》、《我的愛滋朋友》與《無偶之家,往事之城》、《酷兒舞台》和《沿海岸線徵友》,作品常獲邀參展巡演於各大國際影展。
推薦|
《飢餓的女兒》,虹影,爾雅,1997。
《鄉關何處:薩伊德回憶錄》,薩伊德 (Edward W. Said ),彭淮棟譯,立
緒,2000。
《暗房》,瑞秋.賽佛 (Rachel Seiffert ),王娟娟譯,木馬文化,2003。
《同名之人》,鍾芭.拉希莉(Jhumpa Lahiri),彭玲嫻譯,天培,2004。
女書店|成立於 1994 年,是華文地區第一家女性主義專業書店。她是由一群婦女運動工作者、關心性別平等議題的女人男人們共同催生而成, 希望提供一個看見女性書寫、聆聽女性聲音、交流女性經驗的自在空間,同時,提供大眾一個容易親近、認識女性主義面貌的管道。1996 年,致力於女書出版,開始自體繁殖出版書籍,目前已有【女抒herstory】、【女書fembooks】、【同言同 語】、【青少女】、【性別教育】以及【男性研究】六大書系。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四,11:00 – 19:00|周五,11:00 – 21:00|周六,13:00 – 21;00,
週日及國定假日公休
106 台北市新生南路 3 段 56 巷 7 號 2 樓|捷運公館站、台電大樓站皆可,步行至新生南路 3 段台大操場對面「鳳城燒臘店」巷口
Tel:02- 2363-8244 Fax:02-2363-1381
www.fembooks.com.tw
fembooks@fembooks.com.tw
3. 3 (六) 19:00-21:30
有河book:世界是詩所構成的 | 李進文 X 葉覓覓
李進文,台灣高雄人。逢甲大學統計系,現任職明日工作室副總經理、未來書城總編輯。著有詩集《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不可能;可能》、《長得像夏卡爾的光》、《除了野薑花,沒人在家》、《靜到突然》等;散文集《如果MSN是詩,E-mail是散文》,以及跨界創作圖文詩集《油菜花寫信》、動畫童詩繪本《騎鵝歷險記》、美術詩集《詩與藝的邂逅》等。
推薦|
《拉丁美洲現代詩選》,陳黎.張芬齡譯,書林,1989。
《楊牧詩集Ⅰ》,楊牧,洪範,1994。
《在春天走進果園》,魯米(Rumi),梁永安譯,立緒,1998。
《商禽詩全集》,商禽, 印刻,2009。
葉覓覓,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創作藝術碩士。
目前專心創作並兼職翻譯。
可以很宅也可以到處亂走。
喜歡迷路,也喜歡被安靜的星期天早晨激起。
對於生活的想法是:「把牠想成餅乾就好了,趁著掉到地上之前,趕快吃掉。」曾經出版很黑的漆黑以及很愛車的越車越遠。
推薦|
《明室.攝影札記》,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許綺玲譯、蕭永盛
編,台灣攝影,1990。
《象是笨蛋》,西西,洪範,1991。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賴明珠譯,時報,
1994。
《卡夫卡短篇傑作選》,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葉廷芳編譯,志
文,2006。
《夢與意識投射》,珍.羅伯茲(Jane Roberts),王季慶譯,賽斯文化,
2011。
有河book|座落於淡水河岸,捷運站與渡船頭之間,由 686 和 隱匿 於 2006 年底開設。店內書籍以新書為主,分類有文學、電影、生態、旅遊……等等。附設咖啡吧,不定期舉辦電影放映討論會、新書發表會、詩歌朗誦會、獨立音樂人演唱會、各種社會議題討論會……等等。為這逐日商業化的喧鬧河畔,留住一點文學和詩歌的聲音。
營業時間:
12:00 – 22:00,週一公休
251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 5 巷 26 號 2 樓|捷運淡水站出口往河邊步行 5 分鐘
Tel:02-2625-2459
blog.roodo.com/book686
book686@gmail.com
3.10(六) 14:30-17:00
爾雅書房:細品生活況味| 亮 軒 X 李長青
亮軒,本名馬國光。國立藝專影劇科畢業、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傳播研究所碩士,也是知名的作家和廣播名主持人。曾獎「中山文藝散文獎」、「中國時報吳魯芹散文推荐獎」。曾任中國人權協會理事,現任中華民國少數族群權益學會理事長。著有日記《2004 亮軒》、 回憶錄《壞孩子》。散文集《在時間裡》、《吻痕》、《筆硯船》、《石頭人語》、《一個讀書的故事》、《亮軒的秋毫之見》、《在時間》、《說亮話》、《細品癡中味》、《書鄉細語》、 《江湖人物》、《寂寞滋味》,以及多本小書集、評論集等。
推薦|
《莎士比亞全集》,莎士比亞(Shakespeare),梁實秋譯,遠東,1990。
《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台灣商務,2008。
《文藝心理學》,朱光潛,頂淵文化,2008;灕江文化,2011。
《悲劇心理學》,朱光潛,江蘇文藝,2009。
Durant, Will, The Story of Philosophy: The Lives and Opinions of the
Greater Philosopher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1926.
《哲學的故事》(上\下),威爾‧杜蘭(Will Durant),張恆正譯,揚智。
李長青,高雄出生,曾住台南,現居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畢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現為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講師。詩作被翻譯成英、日、韓等多國文字,並選入年度詩選、《現代百家詩選》等多種選集。曾獲吳濁流文學獎,鄭福田生態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自由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著有詩集《落葉集》、《陪你回高雄》、《人生是電動玩具》、《江湖》、《給世界的筆記》 等。
推薦|
《巡山》,劉克襄,愛詩社,2008。
《十行集》,向陽,九歌,2010。
《 人人都有困境,讀一首詩吧》,隱地,爾雅,2010。
《一日神》,隱地,爾雅,2011。
《孿生小丑的吶喊》,蘇紹連,爾雅,2011。
爾雅書房|位於廈門街 113 巷,素有文人雅巷之稱,住過詩人余光中,也住過作家王文興,更有老字號「爾雅」、「洪範」兩家文學出版社,2002 年爾雅書房成立,更為雅巷多了一景。從書房長型大窗望出,有三株老樹香楓、芒果、雀榕,扶疏的枝枒隨風搖曳,更添濃郁的書香氣息。迄 2012年,10年時光,爾雅堅信「小而美」的文學薪傳,帶領無數的高中青青學子,進入浩瀚的文學世界;在巷弄小巧的文學沙龍裡,為著培育未來各地讀書會、書香閱讀的種籽尖兵,不遺餘力。
營業時間:
預約開放
100 台北市中正區廈門街 113 巷 35 號 2 樓|捷運古亭站 2 號出口
Tel:02-2368-2515
blog.yam.com/elitebooks
cat3330@gmail.com
3.17(六) 19:00-21:30
永樂座二手書店:愛上跳舞時代|莊永明 X 石芳瑜
莊永明,1942 年生,台北市大稻埕人。從事會計工作 26 年,業餘從事台灣文史研究。現任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1998 年《天下雜誌》選為「影響200,跨越2000」的台灣人物之一。著作有《台灣第一》、《台灣記事》上下冊、《台灣諺語淺釋》10 冊、《台灣風情》、《台北老街》、《台灣歌謠追想曲》、《台灣名人小札》、《台灣先聖先賢傳──韓石泉》、《傳唱台灣》、《島國顯影》、《呂泉生的音樂世界》、主講《台灣歌謠尋根》CD(獲 1994 年金鼎獎推薦優良唱片)等。作品曾獲中國時報開卷版十大好書、本土十大好書獎。
推薦|
《台灣民俗》,吳瀛濤,進學書局\振文書局,1970。
《台灣民族運動史》,吳三連、蔡培火等,自立晚報,1971。
《台灣通史》,吳密察,時報,1987。
《台灣民俗藝術叢書》,吳騰達等策劃,晨星出版,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發行,2002。
《台灣通史》,連橫,商務印書館,2010。
石芳瑜,輔大圖館系畢業,美國西佛羅里達大學傳播藝術碩士。做過一些與書籍無關的事,2011 年夏天,開起「永楽座」書店。閱讀往往是跟著人生際遇而行,年少時喜歡生物與科學,中學開始喜歡文學,讀小說與詩。入社學後讀商管、傳播學。有一陣子也讀童書,最終又讀起文學。因為喜歡電影,看電影時發現自己對台灣過往的歷史了解甚少,過去歷史課本所教幾乎空白,所以這幾年開啟讀台灣文史的興趣。
推薦|
《低音大提琴》,派屈克.徐四金(Patric Suskind),彭意如譯,小知堂,
2001。
《愛情的盡頭》,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盧玉譯,時報,2001。
《台北人》,白先勇,爾雅,2002。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尉遲秀譯,皇
冠,2004。
《宮前町九十番地》,張超英口述.陳柔縉執筆,時報,2006。
永楽座書店| 2011 年 7 月 30 日成立於台北市泰順街,臨師大及辛亥路新民國小。以二手書為主,兼營一部分新書,側重當代中外文學、台灣文史與藝術類書籍。不定期舉辦各式議題講座、展覽,影片播放以及小型表演活動。位於大稻埕的「永樂座」原是日治時期台灣北部的表演藝術術和文化重鎮,國民政府來台後改名為永樂戲院,以此為名意在喚起對土地的記憶與保存,並期許能打造成一個快樂的書店、一個多采多姿的藝文活動空間。
營業時間:
14:00 – 22:00,休中秋與春節年假
106 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 60 巷 9 號 B1|捷運台電大樓站站 3 號出口
Tel:02-2368-3881
eirakuza0730.pixnet.net/blog
eirakuza@gmail.com
3.24(六) 19:00-21:30
南天書局:海洋台灣的歷史閱讀 | 林景淵 X 翁佳音
林景淵,台南縣下營鄉人。台中師範畢業,早稻田大學學士,筑波大學碩士,浙江大學博士。自 1982 年起任教於台中中興大學,曾兼任共同學科主任,並曾兼任東吳大學日文系、南華大學出版研究所及大葉大學。其著作包括《讀書物語》、《武士道與日本傳統精神》、《德川幕府初探》、《迷濛七世紀─幕府時代的中日關係》、《日據時期的台灣圖書館事業》。同時譯有《知識誕出的奧秘》、《大日本印刷》;編有《讀書樂》。2011 年新作,《濱田彌兵衛事件及十七世紀東亞海上商貿》,南天出版。
翁佳音,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畢、台灣大學歷史學碩士、荷蘭萊頓大學歐洲擴張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目前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17 世紀(荷蘭、西班牙與明鄭時代)台灣史。著有專論與合著〈重寫鄭成功歷史的必要〉、《台灣之父鄭成功》歷史小說導讀、《大台北古地圖考釋》、《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典藏古地契解說》、《台灣通史類著作解題與分析》、《台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等;專書《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的連續性問題》、《荷蘭台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1)》;另有多篇國內外期刊論文發表。
推薦|
《聖經》The Bible
企畫推薦|
《經緯福爾摩沙:16-19世紀西方繪製臺灣相關地圖》,呂理政, 魏德文主編,南天,2005。
《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的台灣身影》,鄭維中,如果,2006。
《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啟航》,曹永和,遠流,2011。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全新增修版)》,湯錦台,如果,2011。
《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戴寶村,玉山社,2011。
南天書局|書局現今座落於公館溫州街,門面簡單低調,書區與出版社合用一層樓面。出版方向明確,以史地、古地圖集、藝術史、人類學、社會學、宗教等學術性出版為主軸,尤其側重台灣研究,店內亦特闢一區陳列台灣輿圖。目前已與中央研究院、客家委員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台灣文獻館、順益博物館、台灣史前博物館、台灣博物館、台灣歷史博 物館、國立編譯館等單位,達成研究成果合作出版之協議。自公司 1976 年創立至今,已邁進 35 年頭,已有豐碩的出版經驗,更將勤奮毅力在出版田園中,堅持只出版有價值的圖書,是年為止出版之中文、日文、英文及藏文著作已逾千書。南天書局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為台灣、本土研究之權威性代表書店。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第一、三週六),8:30 – 18:00,週六、日公休
106 台北市羅斯福路 3 段 283 巷 14 弄 14 號 1 樓(捷運公館站、台電大樓站皆可,步行至羅斯福路 3 段與溫州街 333 巷入口轉入約 100 公尺)
Tel:02-2362-0190
www.smcbook.com.tw
lana@smcbook.com.tw
4.1(日) 晚間,7:00 -9:30
舊香居:我與我的文學風華世代 | 尉天驄 X 陳芳明
尉天驄,作家、評論家,1935 年生於江蘇。政大中文系畢,曾任政大中文系教授、《筆匯》月刊、《文學季刊》、《文季》季刊、《中國論壇》主編。現為政大中文所、台文所名譽教授。1983年以《民族與鄉土》獲巫永福評論獎。對於臺灣文壇有發掘與集結作家、發論與深化議題的貢獻,主要是透過他辦的文學、文化雜誌做為舞台。著作包括小說集《到梵林敦去的人》;評論集《回首我們的時代》、《文學札記》、《路不是一個人走出來的》、《民族與鄉土》、 《理想的追尋》、《鄉土文學討論集》(編著);散文集《天窗集》、《眾神》、《理想的追尋》、《荊棘中的探索》、《棗與石榴》、《歲月》等。
陳芳明,1947 年出生於高雄,從事歷史研究,並致力於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輔仁大學歷史系、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現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創作逾三十載,其編著的作品影響深遠,文學創作上,則有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 《時間長巷》、《掌中地圖》、《昨夜雪深幾許》、《晚天未晚》。此外,亦著有文學評論集多本、學術研究《探索台灣史觀》、《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傳記《謝雪紅評傳》等書。2011 年,完成歷時十二載的《台灣新文學史》。
書店推薦|
《台北人》,白先勇,晨鐘,1971。
《酒徒》,劉以鬯 ,遠景,1977。
《十五篇小說》,王文興,洪範,1979。
《陪他一段》,蘇偉貞,洪範,1983。
《茱萸集》,汪曾祺,聯合文學,1988。
《給川川的札記》,奚淞,皇冠,1988。
《圍城》,錢鍾書,書林,1989。
《兒子的大玩偶》,黃春明,皇冠,2000。
《將軍族》,陳映真,洪範,2001。
《我愛黑眼珠》,七等生,遠景,2003。
舊香居|舊香居第一代主人吳輝康先生自三十幾年前經營古籍與字畫買賣,從「舊書攤」、「日聖書店」、「舊香居藝術中心」,由信義路國際學舍、永康街、金華街等地輾轉遷移,最後舊香居落腳在龍泉街 81 號,由第二代姊姊吳雅慧、弟弟吳梓傑一同經營,並努力朝著成為百年舊書店的目標前進。以中外文學、史學、哲學、社科類及藝術類專業書籍,名人書畫、手稿信札、文獻史料、線裝古書等為主,亦提供委託古藉、書晝買賣、拍賣服務、代客尋書等服務。時常舉辦各種講座跟定期展覽,從學術專題到歐洲漫畫,範圍廣泛,涵蓋不同閱讀族群,常與愛書人共同賞書、分享書本世界的許多樂趣。
營業時間:
13:00 – 22:00,週一公休
106 台北市大安區龍泉街 81 號 1 樓|捷運台電大樓站
Tel:02-2368-0576
http://blog.yam.com/user/jxjbooks.html
jxjbooks@seed.net.tw
4.14(六) 14:30-17:00
信鴿法國書店:「法式閱讀」— 人文之必要與養成 | 吳錫德 X 吳坤墉
吳錫德,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法國巴黎第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系歷史學士、碩士、遠東語文研究學系,第三階段博士。長期從事法語教學及翻譯工作。現職,淡江大學法文系教授、外語學院院長。研究專長:法漢翻譯、法國文學(19、20世紀)、法國文化、法國思潮、法國史、文化空間論述。譯有文學作品《塔尼歐斯巨岩》、《第一人》等,及編譯、譯校、合譯人文科學等作品。著有《認識新歐洲》、《旁觀者輕-多視野文化溝通》、《閱讀法蘭西當代文學》、及《法國製造:法國文化關鍵詞100》等。
推薦|
《異鄉人》,卡繆(Albert Camus),莫渝譯,志文,1985。
《包法利夫人》,古斯塔夫.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李健吾譯,桂
冠,2006。
《浴室》,讓-菲利浦.圖森(Jean-Philippe Toussaint),孫良方、
夏家珍,寶瓶文化,2006。
《嫉妒》,阿蘭.羅(霍)伯—格里耶(A. Robbe-Grillet),李清安譯,譯
林,2007。
《惡之花》,夏爾.波德萊爾(Ch.Baudelaire),郭宏安譯 ,上海譯文,
2011。
吳坤墉,台大社會系畢業。巴黎第四大學社會學 D E A(Master Recherche 2)文憑。口譯,筆譯工作者。現任無境文化【奪朱】政治社會批判叢書總策畫。
推薦|
《大河盡頭 上\下卷》,李永平,麥田,2008。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呂嘉行譯 ,
遠景,1989。
Roland Barthes, Mythologies, Editions Seuil,1957,Paris.
信鴿法國書店|1999 年由推廣法國文華不遺餘力的施蘭芳女士創立。這是一個喚醒你閱讀慾望及看到玫瑰人生的法國書店,迥異於一般書店的深色貼皮木質書架,以暗色鋼鐵和玻璃為元素,融入原木書櫃,從巴黎延伸到台北的小角落,現代中又傳溢一份優雅與純真的味道,這裡不用慘白的日光燈,而是用彎彎扭扭的投射燈,像伸出許多熱情的手臂,將室內烘得暖暖亮亮,營造出家的溫馨。
每星期都有新書上架,平台上的暢銷書排行榜,幾乎和法國同步。除此,書店會有手搖風琴教唱法文歌、簽書會、法國讀書樂,等文化交流等的豐富活動。
法國就在巷弄裡的一隅,讓您以書籍、音樂、電影、與交流活動感受法國及歐洲的空間。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9:30 – 18:30|週六、日,11:00 – 19:00,除夕至初四休,
非週末國定假日依網站公佈
104 台北市松江路 97 巷 9 號 1 樓|公車路線請參考網站說明
Tel:02-2517-2616 Fax:02-2517-8173
www.llp.com.tw/default/default.aspx
info@llp.com.tw
4.21(六) 14:30-17:00
天母書廬:城市漫遊與美感閱讀 | 阮慶岳 X 王盛弘
阮慶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現任元智大學副教授,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曾為開業建築師(美國及台灣執照);同時創作文學、建築評論與策展。文學著作包括《林秀子一家》、《凱旋高歌》、《蒼人奔鹿》、《秀雲》等;建築著作《屋頂上的石斛蘭》、《建築師的關鍵字》、《弱建築》等逾20本。曾獲台灣文學獎散文首獎及短篇小說推薦獎、巫永福 2003 年度文學獎、中央日報短篇小說獎、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2004 年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2009 年亞洲曼氏文學獎入圍等。
企畫推薦|
《過於喧囂的孤獨》,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大塊文化,2002。
《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 安藤忠雄(Ando Tadao),謝宗哲譯,田園城市,2002。
《離城記》,七等生,遠景,2003。
《微憂:那些無事在台北走路時想起的小事》,王文娟,印刻,2010。
《記憶的群島:建築大師在想什麼? 》,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董強 譯,八旗,2010。
王盛弘,彰化縣和美鎮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肄業,現任聯合報編輯。創作散文,為年度散文選與各類文學選集常客,入選「台灣文學30 年菁英選:散文 30 家」,屢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暨出版獎助,以及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台北文學寫作年金、國科會科普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金鼎獎等。著有《十三座城市》、《關鍵字:台北》、《慢慢走》、《一隻男人》等散文集。
推薦|
《三更有夢書當枕》,琦君,爾雅,1975。
《鹿苑長春》,勞玲絲(Rawlings),黎父譯,遠景,1992。
《馬可瓦多》,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倪安宇譯,時報,
1994。
《假面的告白》,三島由紀夫(Yukio Mishima),唐月梅譯,木馬文化,
2002。
《大江健三郎作家自語》,大江健三郎(Kenzaburō Ōe)口述,尾崎真理子
整理,許金龍譯,遠流,2008。
天母書廬|位於天母國小旁的「天母書廬」,是一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結合書店和咖啡廳的「社區型書店」。一邊是明亮的白色閱讀空間,一邊是溫馨的木色咖啡廳,連結彼此的是一條隱身的小走廊,就讀文史系,愛書的老闆楊裕隆表示,通道其實是因空間的考量意外形成的特色。同時,因位於學校旁,更多了很多和在地居民親切的互動。成立十年的「天母書廬」,店內專售各式中文、外文書籍;另有不定期書展及代客訂書服務。
營業時間:
10:00 – 22:00,全年無休
110 台北市士林區天母西路 13 巷 11 號|石牌捷運站轉換公車,到天母國小站
Tel:02-2874-4755
4.28(六) 14:30-17:00
茉莉二手書店 師大店:藏。讀,書與人及其他 | 向 陽 X 陳逸華
向 陽,本名林淇瀁,台灣南投人,1955 年生。中國文化大學東方語文學系日文組畢業,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現任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獲有吳濁流新詩獎、國家文藝獎、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作家、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榮獲台灣詩人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 等獎項。著有學術論著、詩集《亂》、《向陽詩選》、《向陽台語詩選》、《十行集》、《土地的歌》﹙台語﹚、《歲月》、《四季》,散文集、評論集等四十多種。
推薦|
《離騷》,屈原(戰國)。
《莊子》,莊周(戰國)。
《台灣文學史綱》,葉石濤,文學界雜誌社,1987。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采(Nietzsche,F.),余鴻榮譯,志文,2001。
《約翰.克利斯多夫》,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梁祥美譯,志
文,2004。
陳逸華,輔仁大學中文系,佛光大學文學所碩士。
從大學起不小心投入舊書世界,對於書本有無可救藥的熱愛,閒暇時四處旅行,一親各方風土民情。
2009 年獲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贊助,以舊書為主題,獨自赴中國大陸三個月,走逛哈爾濱至香港各城市的舊書店、舊書攤,並拜訪藏書家。
目前為九歌出版社編輯。
推薦|
《百年孤寂》,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楊耐冬譯,志
文,1990。
《理想的下午: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舒國治,遠流,2000。
《迷路的一天,在小鎮》,劉克襄,皇冠,2002。
《莎喲娜啦.再見》,黃春明,聯合,2009。
各類作家作品工具書
茉莉二手書店|創始於 1980 年代,迄今已有 32 年歷史,最早僅是光華商場的一個書攤。2002 年之後,在公館大學口開設第一家分店,由於強調裝潢設計,書籍分類,專業服務,店面明亮光鮮,一掃前此二手書店所予人「陰暗髒亂」的刻板印象,加上以「敬天.愛人‧惜物」為信念,「環保‧公益‧閱讀」為定位,贏得社會普遍迴響,也帶動台北舊書業的經營革命。目前該店有光華、台大、師大、影音、思源、台中等六家分店,綜合經營各類二手書籍、大專教科書與CD、DVD等影音產品,自許能成為「台灣最用心的二手書店」,希望能「為您的愛書尋找下一個生命落腳處。」
營業時間:
12:00 – 22:00,除夕至初四休
106 台北市和平東路 1 段 222 號 B1|捷運古亭站,台大大樓站,步行15分鐘
Tel:02-2368-2238 Fax:02-2368-2125
www.mollie.com.tw/Web/News_List.asp
mollie.book@msa.hinet.net
5. 5(六) 14:30-17:00
書林書店:我譯故我閱| 劉森堯 X 李根芳
劉森堯, 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愛爾蘭大學文學碩士,法國波特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班研究,現任教於逢甲大學外文系。其為 1980 年代到 90 年代台灣重要影評家,近年重心則轉向文學。著有《讀書》、《2005 ∕ 劉森堯》、《母親的書》、《天光雲影共徘徊》、《導演與電影》、《電影生活》、《電影與批評》等。譯有《電影語言》、《電影藝術面面觀》、《柏格曼自傳》、《電影語言:電影符號學導論》、《閒暇:文化的基礎》、《尼金斯基筆記》、《布紐爾自傳》、《童年往事》、《電影技巧與電影表演》、《國民公敵》、《野鴨》、《玩偶之家》、《娜娜》、《海鷗.櫻桃園》、《凡尼亞舅舅.三姊妹》、《伊歐涅斯柯戲劇精選集》等。
推薦|
參見《2005 ∕ 劉森堯》,爾雅,2006;《讀書》,劉森堯,書林,2009。
《戰爭與和平》, 列夫.尼古拉其.托爾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紀彩讓譯,志文,1985。
《百年孤寂》,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楊耐冬,志
文,1990。
《盲目》,喬賽.薩拉馬戈(Jose Saramago),彭玲嫻譯,時報,2002。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臧仲倫譯,
聯經,2004。
《格列佛遊記》,強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史曉麗譯,商周,
2005。
李根芳,英國薩塞克斯大學英美文學博士,曾任國立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所長,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副教授。譯有《勘誤表》、《X世代的價值觀》、《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與周素鳳合譯)、《文化理論辭彙》(與王志弘合譯); 著有《不安於是:西洋女性文學十二家》。喜歡閱讀,看電影,聽音樂,旅行及吃喝玩樂。擔任過出版社編輯,報社編譯,現在在大學教書。
推薦|
《蘇東坡傳》,林語堂,宋碧雲譯,遠景,1977。
《西蒙.波娃回憶錄》,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楊翠萍譯,志
文,1981。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 劉惠禎、黃琪玟等五位合
譯,故鄉,1989。
《導演與電影》,劉森堯編譯,志文,1990。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韓少功譯,時
報 ,1991。
書林書店|書林書店成立於 1977 年,在大小書店林立的公館,書林以專營外文圖書的招牌,樹立了獨特的人文地標。「書林」兩字為創辦人蘇正隆教授所取,在中國古代是意指出版社、出版者,而英文名「Bookman」則是來自於他另造新詞的巧思。店內蒐羅完整的文學、人文、語言等外文經典及當代好書,並另闢幾處閱讀沙發、座椅供讀者輕鬆品味好書。周末亦規畫藝文講座、讀書會、親子活動,以饗眾多讀者。蘇正隆先生曾說,「知識不應該自我設限,多學ㄧ種外文,是多ㄧ副眼鏡、多ㄧ雙翅膀。」數十年來,書林書店安靜篤定地培育著文化種籽,堅持推廣閱讀。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9:00 – 21:00|例假日,11:00 – 19:00,除夕至初三休
106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 3 段 88 號 2 樓之 5|捷運公館站
Tel:02-2365-8617 Fax:02-2363-6630
www.bookman.com.tw
vicky@bookman.com.tw
5.12(六) 14:30-17:00
信誼小太陽親子書房重慶店:從 0 歲起步到橋樑閱讀 | 吳幸玲 X 張淑瓊
吳幸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家庭關係與人類發展碩士,主修兒童發展和兒童文學,於輔仁、文化大學,以及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等授課十餘年。目前,為大學兼任副教授。近年關注台灣「Bookstart 閱讀起步走」閱讀運動的規劃與推動。個人著作有童書《兩列火車》;親職叢書《親子共擁書香》和《親子話題》;專業用書《兒童遊戲》;審閱譯作有《幼兒文學》、《兒童發展》、《發展心理學》等專書。
推薦|
《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吉姆.崔利斯(Jim Trelease),沙永玲、麥奇美、麥倩宜譯,天衛文化,2002。
《和爸爸一起讀書》,理察.喬根森/(Richard Jorgensen)文,華倫.漢生(Warren Hanson)/圖,柯倩華譯,維京國際,2004。
《好餓的毛毛蟲》,艾瑞.卡爾(Eric Carle)/圖文,鄭明進譯,上誼文化,2009。
《野獸國》, 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圖文,漢聲雜誌譯,英文漢聲,2010。
《猜猜我有多愛你》, 山姆.麥克布雷尼(Sam McBratney)/文,安妮塔.婕朗(Anita Jeram)/繪,陳淑惠譯,上誼文化,2011。
張淑瓊,1994 年底開始投入童書閱讀推廣活動。
曾任誠品書店童書企劃,童書採購副理,道聲出版社童書主編,誠品書店兒童專區營運督導。現任天下雜誌親子教育部特約主編。
推薦|
《聯副極短篇系列》,聯副編輯部編,聯經,1995。
《蚱蜢旅遊記》,阿諾.羅北兒(Arnold Lobel),楊茂秀譯,遠流,1997。
《黃與粉紅》,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圖文,張淑瓊譯,和英,
2002。
《長襪皮皮》, 阿思緹.林格倫(Astrid Lindgren)文、英格麗.凡.奈
曼(Ingrid Vang Nyman)/繪,賓靜蓀譯,天下雜誌,2008。
《教室裡的啪啦啪啦神》,岡田淳(Jun Okada),黃瓊仙譯,暢通文化,
2009。
信誼小太陽親子書房|為「守護孩子唯一的童年」而創立的信誼基金會,於 1979 年成立全國第一家幼兒和父母的專屬書店─「信誼小太陽親子書房」,是一間以「分齡」、「專業」、「多元」、「好玩」為特色的親子書房,堪稱是全國唯一「專為幼兒與父母設計」的專門書店。小太陽書房內以分齡、分類的特殊陳列方式,精選了豐富多元的教育性安全玩具、影音DVD……等商品,以及優質的圖畫書,由專業的服務人員,依據不同的需求,推薦父母實用有效的教養媒介,解決個別的教養難題。書房所舉辦的各種親子活動,不只讓親子可以輕鬆達到共讀共玩的目的,更營造出具吸引力的學習環境。
台北重慶店
100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 2 段 75 號 1 樓|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出口(步行7分鐘至寧波西街路口),更多交通資訊請參考信誼網站說明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9:00 – 19:00
Tel:02-2321-8986
www.hsin-yi.org.tw/kidStore
www.kimy.com.tw
bookstore@hsin-yi.org.tw
5.19(六) 14:30-17:00
胡思二手書公館店:ㄧ腳踏進西洋文學| 劉興華 X 陳夏民
劉興華,1962 年次,政治大學東語系俄文組畢業,政大歷史研究所碩士,德國波昂大學歷史系博士生。遊學德國多年,對歐洲中古社會多所專研,旁及歐洲藝術與文學。熱愛旅行,足跡遍及半個歐洲,特別鍾情地中海世界豐富的人文景觀。性嗜書,從事翻譯與版權出版工作多年,譯有多部德文作品,著有《閱讀歐洲版畫》,現經營歐洲古董文物與藝術,致力分享歐洲的生活雰圍與美學。
推薦|
《西遊記》,吳成恩(明)。
《杜甫詩集》,杜甫(唐)。
《義大利遊記》,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歌德文集(十卷
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臧仲倫譯,
聯經,2004。
《一把雨傘給這天用》,威廉.格納齊諾(Wilhelm Genazino),遠流,
2006。
陳夏民,桃園高中、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創作組畢業,曾旅居印尼,指導小朋友英語和中文。譯有科幻小說《潰雪》(開元書印出版),現於桃園從事出版實驗計畫「逗點文創結社」,並擔任總編輯,出版了許多人的第一本書。雖然一直出版小眾的書籍,卻懷著很大的夢想:「我要飛踢這個世界!讓地球感受到文學的魅力,而微微顫抖。」依舊相信熱血與友情,也還相信愛。
推薦|
《巴黎的憂鬱》, 夏爾.波德萊爾(Ch.Baudelaire),胡品清譯,志文,
1973。
《奧賽羅》,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梁實秋譯,遠東,1989。
《潰雪》,尼爾.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李卓翰、陳夏民譯,開元
書印,2008。
《寵物墳場》,史蒂芬.金(Stephen King),趙爾心、莊瑩珍譯,皇冠,
2009。
《靠鯨生活的人》,琳達.霍根(Linda Hogan),刁筱華譯,書林,2010。
Whose Books 胡思二手書| 成立於 2002 年 9 月,以「人文、環保、知識再生」的理念打造一個溫馨自在的閱讀環境,書籍內容則有文、史、哲、藝術、兒童繪本、生活休閒等類別,並涵蓋中、英、日、法、德等多國文字。「胡思」一直專注在閱讀相關元素的推廣,除了目前店內展出的留聲機、老硯台和 19 世紀西洋珍本詩集,也曾舉辦過「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向純文學出版社致敬」、「元、明、清古詩集」等主題書展,以及董振良『台北.金門兩個城市』紀錄片影展等;店內也提供咖啡茶飲及留聲機同好欣賞,希望每個來店裡的朋友,不管胡思還是亂想,都有一段快樂的閱讀時光。
營業時間:
12:00 – 22:00
100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 3 段 308 之 1 號 2 樓(請由後巷進入)|捷運公館站 4 號出口
Tel:02-2363-2168
www.whosebooks.com.tw
whose.books@msa.hinet.net
5.26(六) 14:30-17:00
台灣商務印書館門市:古典與現代的混血 | 曹志漣 X 楊佳嫻
座談地點於舊門市:重慶南路一段37號2樓
曹志漣,台大歷史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博士。完成論文後,決定改行寫小說,特別在意文字的新意與清晰。2000 年與朋友成立「開元書印」出版社,以家刻本的概念精印文學。目前在進行「17世紀廢人」的想像式再現,希望能開闢通向古典的異類蹊徑。著有《某代風流》、《印象書》、《想像書》、《唐初的花瓣》;譯有科幻小說《鑽石年代》及《阿伊朵》。
推薦|
《歷代筆記小說選》,歷代,人人文庫,台灣商務。
汪曾祺作品集,華文小說家。
安潔拉.卡特(Angela Carter),小說系列作品,行人文化實驗室出版;英國
作家。
Roberto Bolaño, 2666,Random House Spanish,2009,智利小說家。
Jean-Patrick Manchette,法國黑色/Noir 類型小說作家。
W. G. Sebald,德國作家。
楊佳嫻,1978 年生,台灣高雄人。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目前在台大、清大任教。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編有《台灣成長小說選》。
推薦|
《紅樓夢校注》, 曹雪芹,高鶚著,馮其庸等校注,里仁書局,1984。
《魯迅小說集》,魯迅,楊澤編,洪範,1994。
《異鄉客》, 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宋碧雲譯,時
報,1994。
《奔跑的母親》,郭松棻,麥田,2002。
《古都》,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張秀英譯,星光,1993;唐月
梅譯,木馬文化,2002。
台灣商務印書館門市|商務印書館 1897 年於上海成立,由出身印刷業的夏瑞芳等四位先生創辦,原意只做印刷商業文件的生意,故以「商務」為名。1948 年台北分館開業,隔年商務台灣分館改名為「台灣商務印書館」,開始獨立經營,1964 年由王雲五先生擔任董事長,2007 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屆滿 60 週年,業已出版萬種好書,並陸續推出新系列叢書,包括 OPEN、Ciel、新萬有文庫、VOICE 等,極獲好評,為台灣出版界重要的老字號出版社之一。位於重慶南路的台灣商務印書館門市歷經數度改建,半個世紀以來,為喜愛商務出版的讀者,提供最齊全的書種服務;它亦曾見證盛極一時的書街風華、興衰沒落,為書街地標的「雲五大樓」,將於 2011 年 5 月拆除重建,走向新的時代。
營業時間:
9:30 – 18:30
100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 1 段 143 號|捷運台北車站
Tel:02- 2311-5538 讀者服務電話:0800-056-196
www.cptw.com.tw
ecptw@cptw.com.tw
5.27(日) 14:30-17:00
紀州庵:城南時光讀漫慢,慢漫讀|舒國治 X 房慧真
舒國治,1952 年生於台北,原籍浙江,是60年代在西洋電影與搖滾樂燻陶下成長的半城半鄉少年。70 年代初,原習電影,後注心思於文學,曾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備受文壇矚目;七年浪跡美國,此後所寫,多及旅行,自謂是少年貪玩、叛逆的不加壓抑之延伸。而文體自成一格,文白相間,簡淡中深富雅韻,論者咸認與他的清簡度日有關。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無盡窺探與詠頌。著有《理想的下午》、《門外漢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記》、《窮中談吃》、《台灣重遊》、《讀金庸偶得》等。
企畫推薦|
《古都》,朱天心,印刻,2002。
《臺北人》,白先勇,爾雅,2002。
《城市歸零──電影中的台北呈現》,洪月卿,田園城市,2002。
《浪遊之歌:走路的歷史》,雷貝嘉.索爾尼(Rebecca Solnit),刁筱華譯,麥田,2010。
房慧真,生於台北,長於城南,現為台灣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2007 年夏天出版《單向街》,除了散文之外,還撰寫人物採訪、旅遊報導、書籍文案、電影劇本等。作品散見兩岸三地報刊雜誌:香港《字花》;廣州《南都周刊》;台灣《印刻文學雜誌》、《聯合文學》等,並曾為《中國時報》「開卷」、《聯合報》「讀書人」《誠品好讀》、《國語日報》、香港《明報》副刊等平面媒體撰寫書評。
推薦|
《薩哈林旅行記》,契訶夫(Anton P. Chekhov),刁紹華、姜長斌譯,
花山文藝,1997。
《家變》,王文興,洪範,2000。
《艋舺歲時記》,王詩琅,海峽學術,2003。
紀州庵文學森林|「紀州庵」建於 1917 年,日治時代由平松家族所經營,為聞名遐邇的河畔料理亭;1950年代戰後,被作為公務人員眷舍,小說家王文興曾居於此,並以此場景寫出《家變》。由蜿蜒的同安街輻射出去,水源路、金門街、廈門街的臺北城南,在50、60年代,聚攏不少文學人、文學社團、期刊,藍星詩社、《文學雜誌》、中國文藝協會……多少文學人與書寫在此間逗留與蔓生。1970 年代起,純文學、爾雅、洪範、遠流等出版社不約而同以城南為據點,帶起另一波文學脈流。
2011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因城南豐厚的文學歷史,寄予「紀州庵」成為臺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在古蹟旁建立之新館,自6月起,委託專業文學團隊──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各式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營業(開放)時間:
10:00 – 21:30,週一與國定例假日公休
100 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號|古亭捷運站 2 號出口,右後轉同安街走到底左手邊,步行約10 -15 分鐘
Tel:02-2368-7577 Fax:02-2368-8139
www.kishuan.org.tw
kishuan.pixnet.net/blog
service@kishuan.org.tw
WOW, 讚喔~
如果當天我從宜蘭來得及趕回來的話,
一定要再去聽吳明益老師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