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19(日)下午3:00-5:00
講者:許毓良(本書作者,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費用:150元(會員當次購買活動用書享85折優惠;非會員當次購書可享一般書籍9折優惠,並可成為會員)
❤️ 報名:https://www.beclass.com/rid=23417fd5e07b2d8d9475
地點:小小書房.小小café
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
(捷運頂溪站2號左轉直走到文化路再左轉直走)
電話:2923-1925
smallidea2006@gmail.com
沙貓貓說:收到這本書的時候很激動,便趕緊寫信給出版社,詢問來小小辦書友會的可能性。遠足出版的「見聞.影像」系列,總是在暨有有的諸多史料上,加入新發掘的史料,或是田野所推出的、面向一般讀者的臺灣文史叢書。
這本相當長的書名,其實是作者在二〇〇一年於北京國家圖書館所發現的一張《臺灣內山番地地輿全圖》,因而能夠細究、考證清代開山撫番政策的區域,對照暨有的古圖與史料,在今年出版了新北區域沿著新店溪往上,新店、烏來、三峽一帶的泰雅部落足跡。
相較於日治時期的研究,清末關於泰雅族的史料相當稀少,尤其是清末最後十年的開山撫番史料,在「臺灣人類學研究史先驅伊能嘉矩(1867-1925)就已經提到,花東開山撫番皆無卷可稽。1895年乙未割臺戰爭,臺灣烽火連天,各廳縣衙門檔案舊籍焚毀不少,想必與此相關的公文簿冊都已散佚(僅剩「淡新檔案」稍具規模)[…]」(頁27),因而,這幅作者在北京國圖所發現的、繪製於1888年的臺灣內山番地圖,便成為了解清末時期,全臺被迫歸化番社之珍貴史料。
但這並非意味著一幅地圖能夠解開數百年來已經散佚的原住民歷史。
像是作者提到,在清末烏來究竟有多少泰雅族聚落,不同研究就有不同的看法。由於這幅《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是清朝將全臺一千二百餘番社整併為八百零六社的結果,因此,諸如地圖上紀錄的烏來泰雅「內外馬來大八社」究竟有哪八社,就必須再對照日治時期的史料,以及前人所做的戰後部落採集口述,這些工作,真的是當當費時、細膩,需要萬般的耐心與熱情,讀著讀著,深感佩服之餘,也深切感受到,近年提倡郊山步道走踏,讓民眾能夠親近近山自然之餘,若能結合深度的文史導覽,不知道該有多棒啊!
會有這樣的感觸,也是因為許毓良先生將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前面所述,根據這幅清代的古圖,考證這三區的地名及番社,並且專章講述清代暴力血腥的「撫墾」與「開山」戰爭;第二部,則是作者的田野調查筆記,讀著讀著,就很想要跟著這個路線也去走訪一番吶!
由於小小也位於新店溪流域,因此對於溯溪而上的原住民歷史,自然是非常非常感興趣。過去我們邀請耆老為讀者帶領永和在地文史導覽時,常常聽到永和也曾經有原住民社群,現在只遺留古地名:秀朗社、龜崙蘭社,對照老師發給大家的臺灣堡圖影本時,內心總有一種「啊,原來我腳下數百年前是這樣的啊!」的感動。然而,他們的生活習性如何、相貌、語言、文化……都已經佚散在歷史的長流裡。現在,能夠讀到許多學者努力地爬梳史料,試圖重建臺灣每一個角落的歷史時,都不免覺得,身為讀者的我們也要努力才行。
這場難得的書友會,邀請你一起來,跟著作者一起追尋新北山區泰雅部落的足跡!
❤️ 報名:https://www.beclass.com/rid=23417fd5e07b2d8d9475
請問沒有報名的,明天還可以前往參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