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s7D-5V2yk&w=560&h=315]
時間:12.6(五)晚間7:30-10:00
講者:破土成員&《傘上:遍地開花》攝影團隊
費用:自由樂捐
❤️ 報名:https://www.beclass.com/rid=23417925dd70e7770584
地點:小小書房.小小café
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
(捷運頂溪站2號左轉直走到文化路再左轉直走)
電話:2923-1925
smallidea2006@gmail.com
沙貓貓說:前兩天,我們的一個青年(指年紀)會員聯絡小小,詢問一個線上獨立媒體《破土》目前在尋找播映紀錄片《傘上:遍地開花》的場地,問我們有無意願。我們當然是樂意的,很快的討論了收費方案(《破土》一向是免費、開放大家入場,選有低消的咖啡廳;而小小向來是不支持免費方案,因為免費向來都是最貴的(嘆息),但是,針對急迫性的議題,我們一直有自由樂捐的機制,就讓來的讀者自行決定參與費用),取得導演的影片之後,我看了一半,決定趕緊來寫活動文。
我很喜歡看紀錄片。它一方面讓我能夠接近我所不熟悉的現實,另一方面,則能夠思考,從紀錄片所記錄的那個時間點,到我看到紀錄片的當下,這中間,那個現實又產生了什麼樣的改變?這跟電影是不同的。電影,我們在觀影時,多半就已經認知到那是虛構,因此,從電影裡接收到的任何衝擊,對我來說,比較多的時候都是向內的旅程。而紀錄片則不是,它較多是讓我衡量外部的現實、社會結構,我的認知與影片所傳遞的訊息之落差,以及,針對這個落差之後的調校或補充工作。
這樣講好像很抽象,所以,我想談談像《傘上:遍地開花》這樣的紀錄片的例子。
我從小小的許多朋友那兒聽到許多的焦慮,針對香港目前的情況。而奇異的是,就在理大的事件發生前後,在我的twitter版上有一個香港朋友說,其實到現在,他自己,或者身旁的香港人都調整得很好了,所以希望臺灣的朋友也能夠調整自己,不需要覺得放下或者暫時離開有什麼罪惡感,調整好了可以了再回來就好了。
在看《傘上》時,我突然明白我們現在才「看見」的香港抗爭的強度,其實從二〇一四年,或者說,更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影片是從二〇一四年開始,從中國政府在收回香港時承諾「一國兩制」,堅守「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並逐步讓香港邁入民主化的承諾。這個承諾,在二〇一四年時,港人提出要求「真普選」的訴求,亦即,香港特首應該由香港人推派、遴選,而非由中央政府篩選、提名。真普選、公民提名的訴求,透過香港全名投票,獲得七十一萬人的支持。
然而,這個聲音,香港特區政府沒有回應,中央政府也沒有回應。面對一黨專政,沒有民主的未來,「和平佔中(中環)」成為當時公民抗命的選擇。
梁思眾的紀錄片讓我很訝異。我以為我對於香港雨傘運動的始末已經算是清楚了,但結果沒有。這部紀錄片讓我理解到一些口號或行動背後的事,譬如既視感非常強的民族主義內部爭議問題,譬如親共方所組織的反佔中遊行的狀況,或者學民思潮如何組織、行動,透過媒體、廣播表達訴求與討論,開辦公民課堂,討論中學生罷課可能遇到的風險,又譬如每一次的行動與訴求,在特區政府依舊沒有回應之時的後續行動……等等,這等同是回顧從雨傘運動以來,我能夠首度好好的思考,並且理解,從非暴力抗爭的和平佔中,到現在、甚至近期的理大抗爭,這一路,香港人如何學到絕望與放棄不是最終的路,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投入抗爭之中。
這一場紀錄片播映&映後講座,將由破土成員&《傘上:遍地開花》攝影團隊出席(現場會試著與導演skype連線)。梁思眾是親身參與這次在Poly裡抗爭的人之一,目前人還在香港。期望這一場活動,能夠讓關心香港抗爭的朋友更深入這五年來的歷程,歡迎大家廣發邀請帖給你身旁的朋友們。
*另外,由於影片長度較長,再加上映後座談,整個活動結束的時間會比較晚,請大家把這一晚保留給小小,我們團聚,在年末好好聊聊。
導演簡介:
導演梁思眾出生於香港,之後移民到新加坡。一直以來,他都關注許多地方的民主政治,尤其熱衷以鏡頭紀錄各地的民主發展。世界各地許多紀錄片影展都曾邀約過他,如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加拿大國際紀錄片節Hot Docs、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等;梁思眾的作品中,最為知名的又屬曾獲香港華語紀錄片節最佳紀錄長片大獎的《曙光球隊》(2006)以及《烏坎:執政風雨》(2015),以及去年角逐金馬最佳紀錄片的《傘上:遍地開花》(2018),是獨立紀錄片導演中,少數得過如此多獎項的人才。
❤️ 報名:https://www.beclass.com/rid=23417925dd70e7770584
小小你們好,
想跟你們確認一下12/06放映的紀錄片是否有英文字幕?若有的話也想分享活動給外國朋友們,謝謝。
曾筱竹
筱竹,有英文字幕噢,歡迎多加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