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日)7:30pm~9:00pm
講者:龍男.以撒克.凡亞思(工會現任常務理事)、黃庭輔(導演)、李中旺(導演)(中旺導演臨時有事不克前來)、陳俊志(導演)
費用:150元{會員當次購書享全店書籍八五折優惠,其他商品全店九折優惠;非會員當次購書可享全店書籍九折優惠,其他商品全店九五折優惠,並可成為成為會員};卡卡會員免費入場
人數限制:預約報名22人(額滿可預約候補),現場開放3名。
快來偷聽導演們的秘密心聲喔!
馬躍.比吼,朱賢哲,李中旺,吳米森,吳耀東,周美玲,林泰洲,柯金源,陳俊志,黃庭輔,楊力洲,蔡崇隆……看著這些名字,我突然想到,他們真了不起。從小到大,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部數也數不清的好萊塢片,沒有一片的導演名字我記得住,而這些台灣的紀錄片導演,有些我只看過一部作品,卻再也無法忘記,不時注意他們的新作,追尋他們的舊作(但紀錄片的DVD有時真是一片難求啊)。
我這輩子看的第一部紀錄片,應該是俄國Nikita Mikhailkov拍他女兒的”Anna: From Six Till Eighteen”。片子從1980年開始拍,概念也很簡單,每一年問他的女兒相同的五個簡單問題:你最愛什麼?你最討厭什麼?你最想要什麼……等等。從她六歲拍到十八歲,拍攝時程長達十三年的時光,從一個個體的喜惡慾望裡所看見的,不只是個人成長的軌跡,也是社會、國家、家庭加諸於人身上的烙印。當時給我的震撼很大,從此,開啟了我不能復返的紀錄片觀影之路。
然而,跟深度影迷比起來,我只是一個喜歡看紀錄片的觀眾,對於紀錄片的形式、主題的選擇與呈現、拍攝與發行之間的關係、拍攝費用哪裡來、紀錄片長度、對象……並沒有太多的概念。因此,1998年胡台麗的《穿過婆家村》在電影院播映眾聲嘩然之時,我才意識到:啊,好像是真的從來沒有在電影院看過紀錄片噎。那麼,台灣的紀錄片以前拍完之後都要去哪裡播,播給誰看呢?接著,《無米樂》在電影院播映所創下的前所未有的票房紀錄,低迷的國片市場為之興奮,彷彿國片(還是紀錄片?)的新時代儼然到來。
假如,現在我們開口閉口「文化創意產業」,那麼,紀錄片,是可以成為一個產業的嗎?台灣有足夠的條件嗎?我們的導演們是想要讓它成為一個產業嗎?振興國片(紀錄片若也算在內的話),政府做了哪些事情,有效嗎?透過12個台灣中生代的紀錄片導演訪談,許多存在於台灣紀錄片「工業」裡的怪現象一一浮現,包括最知名的國片輔導金的問題、紀錄片的製作/拍攝費用申請的問題、各個環節的人才與設備的問題(從人才如演員、導演培養、攝影、器材、場地、製片、行銷、播映、發行、母帶保存……等等)、觀眾的美學培養、影片發行、拍攝倫理、影展、影評,以及最現實的:拍紀錄片這一行到底能不能當飯吃?
由南藝大講師、台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理事蔡崇隆,帶領學生訪談12位台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記錄、整理而成的《愛恨情愁紀錄片》,是本了不起的書。現場將請到三位紀錄片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工會現任常務理事)、黃庭輔以及李中旺,與我們分享紀錄片的種種喜怒哀樂,仇,與愁。機會難得,趕緊報名啊!
時間:3.28(日)7:30pm~9:00pm
講者:龍男.以撒克.凡亞思(工會現任常務理事)、黃庭輔(導演)以及李中旺(導演)
費用:150元{會員當次購書享全店書籍八五折優惠,其他商品全店九折優惠;非會員當次購書可享全店書籍九折優惠,其他商品全店九五折優惠,並可成為成為會員};卡卡會員免費入場
人數限制:預約報名22人(額滿可預約候補),現場開放3名。
地點:小小書房.小小Café(永和市復興街36號)電話:2923-1925 傳真:2923-1926 smallidea2006@gmail.com
http://www.beclass.com/showregist.php?regist_id=MTMyYjRkYTRiOWNiMjRmODU0YTc6U2hvd0Zvc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