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29(日)晚間7:30-9:00
講者:夏河靜(作者,雲門流浪者計畫獲選者)
費用:免費入場,敬請預約會員當次購書享一般書籍85折優惠;非會員當次購書可享一般書籍9折優惠,並可成為會員;CD、DVD、特殊商品皆95折優惠 ;特價品不再折扣)
地點:小小書房.小小café
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
(捷運頂溪站2號左轉直走到文化路再左轉直走)
電話:2923-1925
smallidea2006@gmail.com
沙貓貓說:書出版前,出版社來了訊息,說,這本書的作者很喜歡小小,希望能夠在小小辦一場書友會。我請出版社把稿子寄來再決定。收到稿子,很快速的翻了一下,就開始敲定時間。收到出版的書以後,我很快就讀完了。這不是一本很難閱讀的書,河靜的文筆非常好,我相信絕大部分的讀者若拿起它,翻開,開始讀,你就會發現,你很難放下來。但是,面對這樣的一本書,我總會對作者感到很抱歉——因為,我知道要完成這樣的一本書,有多麼難,幾乎要花掉與他的生命同等的光陰去梳理那些痛楚與離棄,才有辦法下筆,才有辦法轉頭,才有辦法和解,原諒,與,返回。
而我只是一天的時間就讀完它了。
因此,我希望我能更慎重地對待這樣的書寫。
表面上,這是一本旅程的記錄:「我用一年的時間流浪,親自走訪之前在異鄉生活所遇到的流亡藏人與緬甸移工朋友日夜思念的家鄉,泰國、緬甸、印度、尼泊爾、雲南、四川、青海、西藏、寮國、新加坡,穿越無數邊境,沿著他們的腳步,回到他們成長的土地,代替他們探視離散多年的家人。」
每一次的道別,都是永遠。幾乎。
它跟一般的旅記毫無相似之處。在夏河靜的文字裡,都是對人的記憶。這些記憶,不全然美好,旅途中所遇到的人,當然也不全是好人。但他們像是被刻在河靜的心靈裡一樣,留下深深淺淺的痕跡。於是,我便明白,這些人們,就像是河靜在人間的家人一樣,家人並不總是美好,或許,更多的傷痕;但家人跟旅人不同,旅人是河,流經一切,沖刷掉一些表面,他們不回頭,不停留,道別就是永恆。
而家人是沉積在河底的那些事物。好的,壞的,都在那裏。你得回溯,你得攀爬而上,你肯定會傷痕累累。
《綿長的訣別》裡,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河靜回望自己逃離的家鄉,以及家人。「我和父母之間,和解得如此緩慢。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關愛,讓我長大之後到處渴望愛,我對自己的定位與社會的不平感到困惑,尤其當我被拒絕時,我總是責備自己,覺得都是自己的錯誤而造成這樣的結果,我壓根兒不愛自己,以為只要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就能輕易的得到愛,來逃避我心中對現實的憤怒。
所以我發了瘋。我發現我無法討好所有人,我把與周遭格格不入的壓抑情緒用一種極端的方式發洩,我無法接受向外討來的愛,沒有永恆。」(頁70)
她在旅途上,在這本書裡,一一與過去那些,被她傷害的,以及傷害她的,和解。
很難,不是嗎?
而那些她在異鄉遇到的人們,每一個都背負著自己沉重的命運。他們被政治隔離,被社會現實逼迫向外討生活,他們得走向離散,才能把自己與家人的生命扛起。書裡,透過河靜所遇到的這些人們,你會看見這些國度裡的平凡人,如何掙扎在生與死之間。生命這麼苦,我翻著書頁裡,河靜筆下這些人們的故事,內心不停湧現的是,生命這麼苦,人生要如何得樂離苦?
留在西藏裡的藏人偷偷藏著達賴喇嘛的相片;流亡的藏人思念家鄉,山那一頭,遙遠的,回不去的故鄉。遠離家鄉艱苦賺錢的移工,把信物交給河靜,請她代轉給回不去的故鄉的家人們。河靜像是信使一樣,為這些離散的人們,傳遞真實卻又虛幻的親人溫度。
我不知道這場分享會,河靜會帶來什麼樣的故事。但我很希望你們能夠來這場座談,也許,聽她如何從一次次的道別裡,學會跟過去道別;也許,聽她如何穿越重重的邊境,看見那些被束縛的,以及不能被禁錮的;或者,聽她談談,她的啟程,如何為了逃避,而逃避,是為了能夠學會面對?我不知道。但我很想要給她一個擁抱。
謝謝她為人們帶來這樣的一本書。
邀請你,一起聆聽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