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4.29(六)晚間7:30-9:00
講者: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作家)
費用:免費入場,敬請預約(會員當次購書享一般書籍85折優惠;非會員當次購書可享一般書籍9折優惠,並可成為會員;CD、DVD、特殊商品皆95折優惠 ;特價品不再折扣)
地點:小小書房.小小café
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
(捷運頂溪站2號左轉,走到文化路左轉直走到192巷巷口)
電話:2923-1925
Email:smallidea2006@gmail.com
沙貓貓說:每次翻開郝先生的新書時,我都會有一種深深的感嘆,這個人肯定非常會利用時間,而且很喜歡使用科技的新工具、現象,並且長久觀察這些新工具會帶給人們生活的變革。然而,重點是,無論路走得多遠,他都不會忘記回望,內心裡、生活中,對於自己的智性開拓最根本與最重要的事物是什麼,那麼本源,一直是他在追溯,也希望自己一路,不要忘記的事。
他的《越讀者》曾經帶給許多讀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因為他在書中設定的讀者,是那種因為考試制度而遠離書、因為工作而只讀工具書的、因為書太多而不知道該如何尋找合適自己的書的、缺乏人領入門的、領入門卻找不到閱讀方法的成人。這樣的非讀者/讀者,散佈在我們身旁。對他而言,那就像是你每天都坐在寶山上,卻不知道往下挖,滿手都會是財富一樣。
這次,《尋找那本神奇的書》,是他的一個計畫:找六個中學生來對談,然後整理出,對於中學生來說,閱讀的鑰匙,是在何時、何處遺落,並且要如何將它尋回,掌握在自己手中。
遵循著自己所列出的閱讀方式,這本書一翻開,你便會發現,他用一種非常平實的語言,來談他所觀察到的重要的事情,譬如說:網路時代為什麼你不需要讀書。他從荷馬講起,他談到他的母親,一路談到TED。這些,有什麼關聯?又或者,他談到,為什麼在網路時代,你需要讀書?這邊,講的是紙本書。網路、數位閱讀,與紙本閱讀的差異在哪裡?他沒有長篇的論述,他用關鍵字、用列表,用紙本書本身具有的特性,很快的便能讓你理解,為什麼,你的生活裡、生命中,會需要閱讀紙本書。
接著,他談考試制度、升學體制,破壞了閱讀所能夠帶來的能力。
在我們的高中時期,由於背誦教科書,由於教科書本身的性質,也由於考試體制的目的,在我們的人生正在培養諸多生命能力的階段,三年、六年,使得我們逐一失去這些能力,往後,必須有一些契機,才能夠重新打造。
我相信,每一個人看到這本書裡面的許多論點,都會深有所感。
但郝明義不會只停留在感觸。他是個找解方的人,他沒法看到問題,卻不去找解方。所以接下來,他會試著告訴讀者,既然你知道閱讀這麼重要,關乎你生命存續的重要,那麼,找回閱讀的路,是有方法的,這些方法,不是只是對孩子說,也是對父母說。因為,在中學生時期,他們的時間、時間的分配、閱讀的類種,甚至人生未來的方向,都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因此,要讓孩子找回閱讀的鑰匙,父母也要理解,這段時間的孩子,讀教科書會對他們造成的傷害,以及必須要怎麼做,才能彌補這樣的傷害。
我自己,對於書中很有感觸的地方,在於他提到,讀教科書會破壞的其中一樣,是我們對於閱讀速度的掌握。因為,那些無聊的教科書,為了考試需要,常常需要背,因此常常得逐字讀、細讀、精讀,讀到你吐了為止。問題是,那些書並沒有那麼值得你這樣讀。於是,後來我聽到很多人會跟我說,每次要「讀完」一本書都覺得很困難。我會問,他怎麼讀,然後便會發現,不管什麼樣的書,他都是這樣,慢慢讀。
郝明義也提到,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或者合適慢慢讀。
這實在非常有趣。
我回想到,高二的時候,由於學校課業實在太無趣了,寒假暑假拼升學的學生會被叫回學校寒修或暑修,我就去學校附近的租書店,租推理小說來看,一天可以看掉三、四本,一個月差不多就把租書店架上的推理小說都看完了。然後,由此得出,自己喜歡的小說類別,喜歡的小說家有哪些。這些小說,是平衡當年枯燥到令人如此乾渴的生活裡,唯一的救贖之物。
我母親當然不知道。她不讓我看漫畫、看雜書,希望我每天好好端坐在書桌前讀教科書、參考書就好。
確實,我的心靈沒有枯死在高中那三年,還能夠保有一點點的想像力,都是拜那些「雜書」之處。
跟郝明義書裏曾經提到的「那一本書」相似的是,我生命中,也有改變了我一生的書。
那本書,會出現在何時,你並不真確的能知道。但我一直相信,如果你一直在這條路上,有一天當你回首時,你會發現它也許早就在哪裡,或者在某處,等待你發現它。
一起來這場座談會,尋找那本神奇的書吧。我相信,你會收穫非常,非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