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後,巴特勒主修哲學,並於一九八四年取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巴特勒在求學期間曾於海德堡大學(Universität Heidelberg)進修一年,在高達美(Hans-Georg Gadamer)、亨利希(Dieter Henrich)等知名學者門下研究黑格爾(G. W. F. Hegel)與德意志觀念論。而在八〇年代的耶魯大學哲學系裡,她主要接受的是歐陸哲學傳統的訓練,鑽研黑格爾、馬克思(Karl Marx)、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等人的思想。[1]
巴特勒的博士論文於一九八七年出版,定名為《慾望主體:黑格爾在二十世紀法國的迴響》。不過,讓她一砲而紅的,卻是一九九〇年出版的《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份顛覆》(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在《性/別惑亂》中,巴特勒再次以「麻煩」(trouble)的姿態現身,援引傅柯(Michel Foucault)、德勒茲(Gilles Deleuze)、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拉岡(Jacques Lacan)等人的思想來閱讀(法國)女性主義著作,掀起所謂「第三波女性主義」。
但《零度分離》從書名開始,就是驚喜。六度分離我們知道,但零度分離是什麼?「零度分離。Zero Degrees of Separations。即生即滅,量子泡沫般的短暫交會。在那一瞬刻,我們既是單一個體又絕非單一個體」。心靈上我能明白,但物理上,這如何可能?
接下來是這本書的結構,翻開第一頁你會先看到一個歐美出版社Vintage Books與傳媒集團Double Sun Media的聯合聲明,為《零度分離》一書的作者Adelia Seyfried存在之真實性背書(或無法背書)之說明,提及編輯如何盡力查證、如何有所懷疑,但力有未殆之處是什麼……等等。請不要懷疑,你正在讀的是一本華文創作,不是翻譯書。問題是(可能也不算問題),無論是Vintage Books或Double Sun Media,都是真實存在的公司,只差沒有Adelia Seyfried這個人,寫出了”Zero Degrees of Separations”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