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的讀書密碼》 2/28前小小特價八折!
作者:王安憶
出版社:麥田
ISBN:9789861731841
當我們逐漸成長起來之後,我們便也逐漸形成了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它不僅來自於閱讀,更來自直接的經驗。
假如我們依然熱愛閱讀,並且依然對閱讀保持信賴,
便會自覺地去蕪存菁,選擇那些真正的好書。
書本給我們神聖的感覺,好比人生的老師。
在持有自己的經驗與結論的同時,善解並誠摯地觀看別人的人生所得,
看到人類無窮多的心靈景觀。
這時候,我們應當如同相信自己一樣地去讀書,書會和我們融為一體。
我們其實也是在讀著自己。
閱讀是體驗另一種現實,這可在我們有限制的經驗與時間中再創造經驗與時間。
文章是另一種現實,要走進去,亦是需要契機的。
在這個契機之下,自然放棄了日常周遭的一切,接受一個虛擬的存在,對此建立起全部的信賴。
這信賴不是以為那是真實發生的,這信賴是因為那是可能發生的。
這契機全靠心境來完成,因為閱讀是徹底個人的活動。
而且是靜止的,沒有任何外部的聯合與協作。
《我要!Give Me!》 2/28前小小特價八折!
作者:伊琳娜‧杰涅日金娜
譯者:熊宗慧
出版社:時報文化
ISBN:9789571345895
或許,青春並不殘酷, 只是當你體認到殘酷的真義,青春可能已然遠離;
於是,我們走在遠離天堂的路上,背景音樂是杰涅日金娜書寫的十二首安魂曲,
扣緊了彼此雙手,我們連袂反覆舉行最甜美殘酷的青春招魂儀式,偶爾微笑,
將眼神拋向遠方,撇嘴吐出:「啊!不過是青春而已。」

作者:丹‧布朗
譯者:宋瑛堂
出版社:時報文化
ISBN:9789571345826
一本展閱後絕不可能放下的小說。
丹.布朗再度發揮匠心,隱藏壞人的手法獨到,不讓讀者大呼不公平。
警告:本書部分人物的真面目與外表有異。
事實上,書中的人物、情節無一能讓讀者確定無異。
唯一的常數是丹.布朗。
只出版過三本小說的丹.布朗已躋身推理大師之林,
下一部作品無疑令人拭目以待,讀者將以研究前三本的熱情看待第四本。
其他推薦書籍
這本圖文並茂、精巧可愛的波特女士傳記圖畫書,詳細地介紹《小兔彼得》系列故事的創作過程,以及創作者波特女士多才多藝的精采生活故事,更介紹了波特女士對自然環境保育的重視,和成立「國民信託基金」來保護湖區所做的努力。另外本書也收錄許多波特女士珍貴的創作圖稿與文字等,例如動植物的細膩素描、與友人往來的書信等,帶領讀者深入認識波特女士豐富的才華、動人的內心情感,並體驗小兔彼得故事裡驚險又迷人的童話世界。 |
![]() 《小兔班傑明的故事》 彼得的表哥班傑明去找彼得玩,但是他看到彼得一臉可憐像,裹著一條紅圍巾坐著,就問彼得發生什麼事情,原來彼得在麥先生菜園裡弄丟藍夾克和鞋子,讓他很難過,所以班傑明就帶著彼得,趁著麥先生和麥太太出門的好時機,前去菜園拿回衣服和鞋子,運氣不好他們遇到了大貓,被困在籃子裡。還好老班傑明出來找兒子,他趕走了大貓,提著班傑明的耳朵把他打了一頓,再把彼得也提出了籃子,大家一起向園子外走去。…… |
|
|
![]() 《小兔彼得的故事》 從前有四隻小兔子:小福,小毛,小白和彼得,他們和媽媽住在高大樅樹根底下的砂洞裡,他們的爸爸因為跑進麥先生的菜園裡,被做成了兔肉餡餅,所以媽媽叮嚀他們要遠離菜園。但是彼得不聽話,跑進麥先生的菜園裡,被麥先生發現,還弄丟了鞋子和有著黃銅釦子的藍夾克,還好最後逃出了菜園,可是彼得太累了,一回到家就倒在地上睡著了。那天晚上不舒服的彼得只喝了媽媽煮給他當藥吃的菊花茶,但是小福,小毛和小白卻有麵包、牛奶和黑莓子的晚飯可以吃呢! |
![]() 《松鼠胡來的故事》 松鼠們要到貓頭鷹老伯伯居住的島上摘胡桃,每隻松鼠都有禮貌的徵求貓頭鷹老伯伯的同意,只有松鼠胡來不懂禮貌,總是吵吵鬧鬧,還出謎語要貓頭鷹老伯伯猜。有一次,貓頭鷹老伯伯真的生氣了,把胡來抓回自己的樹洞裡,胡來會被吃掉嗎? |
|
|
![]() 《象與騎象人》 我們的心,像是一頭放任的大象。 |
史瑪特一家人到英國鄉村的一處度假別墅避暑:母親夏娃是作家,正在創作新書卻碰上瓶頸;父親麥可是文學教授,偶爾赴倫敦與女學生幽會;十七歲的兒子麥格納斯關在房間裡為惡作劇害同學自殺而內疚;十二歲的女兒愛思翠成天拿著DV到處拍來排遣無聊與寂寞。一天,一名赤腳的陌生女子突然來訪,四人全都受她吸引,彼此疏離的這家人開始起了變化…… |
|
|
![]() 《幸福,從心開始》 你可知道,是什麼力量將引領我們走向遠處?走向那充滿愛、信賴、喜悅及豐足的未來? 答案是──我們的心。當我們勇於夢想,有自覺地選擇自己的人生,以堅定樂觀的決心朝向心中描繪的願景前進,身邊的人也會分享到這份意願的能量,一連串美好的改變將隨之發生! |
自從1994年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社區營造」就在台灣展開一場最基層、最普及、最溫和,但影響卻難以估計的社會運動。姑且不論其在各地的成功率,但它的確一點一滴在喚醒人們對土地、對家鄉的感情,拉近了鄰里間的關係,也交還給人民對生活環境與空間的主控權,是一個真正由下而上、浩大綿久的家園再造工程。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