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這可能只是一篇將近兩千字的文章,交代在邁向小小三年時,我所決定、並且開展的一些計畫,以及實際已經在運行的做法。經過一個多月的思考,我想,單一篇文章無法妥善交代來龍去脈,以及發生在這三年的種種改變,到最後促使我做此決定的原因。因而,它將被切割成許多看似零碎片段,實際上是連續交織運行的思索。它將不會一次產出,而是陸續寫就。
我不想製造懸疑感,因此,就在小小通過第三年,並且繼續往前走的這個轉折點上,我簡單條列小小未來的實際運作面向,它的基礎思考在:「小小將不是屬於我個人所獨有的一間書店,而我確實欲使有能力並且認同我們的人,加入小小的營運」。在這個基礎點上,我做了以下三件事情:
第一波:效法東海書苑之讀書人工會,在我們既有的會員基礎上,募集屬於小小書房的卡卡會員。意義:讓願意一起幫忙養小小的會員們,支持並且分攤書店的營運成本。截至目前成效:成長的速度緩慢並且遲滯。
第二波:成立協會。意義:讓財力有限,但能力無限、並且認同小小推廣閱讀的朋友們,與我們一起規劃、推動、執行閱讀計畫。截至目前成效:會員陸續加入中,計畫案陸續申請、執行。
弟三波:招募書店股東,小小正式成為股東制而非獨資。意義:讓認同小小,比一般會員讀者更有經濟能力的朋友,能夠分攤並且協助穩定小小未來的營運。截至目前成效:第一波增資、入股、登記已經完成。陸續籌募明後年第二波的意願人選。
每一步都只有一個目的:讓小小擺脫資本主義市場的運作、書市的急速傾斜,活下去。缺少第三波的意義完全不同。由我一人獨資的小小,無論口號打得再怎麼響,我再如何聲稱要放棄利潤的追求與思考,都無法說服於人。因此,與第一、二波同時進行的,是尋找一些具有同等理想性的朋友們,加入小小的股東。由書店會員、協會會員以及股東,將共同撐起小小書店+協會平台的營運。
在今年十二月中旬,股東登記已經正式核准。在股東裡,有兩名我們的工作夥伴,也一同加入股東的行列。
我不希望小小因為我一個人而決定它的存續,並且,希望有一天,它會是許多人共同所擁有的。它將被確保,它不因為要活,而擠壓任何的周邊環節;它將被確保,在前進的路上,不因為一些人堅持要追求利潤,而失去它原本存在的意義;它將被確保,並且致力讓它能夠保有一個公平的場域,合理地對待每一個進入這個空間的人們。
它不是我一個人的理想,而是每一個一起支撐起這間店、這個平台的人們的理想。至於一直存在、也未曾消失的質疑聲音,我想,接續發表的這些文章,或許會對於你們有所幫助。它們將一一釐清,這三年來,對於我所選擇的生活的些許交代。
祝大家,聖誕平安,新年快樂。
沙貓貓
———————————————————–
思索之一:夢想 2010/1/7
有件事情是千真萬確確定的:「我的夢想不是開書店」。每一次收到媒體的訪問題綱,裡面一定會有這一條,總要讓我坐立不安,不知道是否該演一齣符合媒體想像的戲碼,情節是一個不知道天高地厚,渾身上下散發的夢幻光圈,沈浸在對書的浪漫想像與情懷裡的女孩(縱使實際年齡已經遠遠地脫離女孩的範疇),擺盪著如深海裡的一葉扁舟,向未知悠悠然然漂去,佈景是綺麗的彩霞,以及燦爛的金色陽光,音樂是輕柔寧靜的旋律,深怕驚醒夢裡的女孩,前方有一條鯊魚。
我一點都不浪漫,而且非常實際。所有想做的事情,都是具體、確切在未來會被我執行的,包括我一直夢想著的環遊世界、浪跡天涯。
我認真的。
所以不要再誤以為開書店是我的夢想。任誰有這麼天真到無知的夢想,我也會揪著眼毫不感到羞恥地盯著他問:「你準備了多少錢?」。
夢想帶有的夢幻光環,是進入現實深色黑洞的粉飾光,當我們用一種漂浮在自身現實之外的口吻描述著:「我的夢想是……」而被不禮貌地打斷:「那你為什麼還不快點奔向你的夢想」之時,通常會有一種急墜的不悅感,一種幻想被硬生生打碎的氣憤。那種氣憤,實際上是我們明白,夢想之所以不能,是因為我們看透,夢想的粉飾光只有一圈,穿過它,腳下深不見底,前方一片黑暗。
因此,夢想是永遠要被放在遠方,難以抵達的。誰抵達了那個夢想,誰就能說出,那一切是用何等的苦、痛,如何被磨破了腳皮、心智、時光,甚至你最寶貴的尊嚴而換來的。被抵達了的夢想,不被稱之為夢想,因為它已經確確實實地被踏過,它們被記憶的並不是抵達的那一刻,而是歷程。
並且,自此以後,也只有歷程的存在。
———–
思索之二:理想 2010/1/20
理想,跟夢想不一樣。理想是一種信念,價值觀所構築而成的。舉著「理想」大旗的人們,是神話了自我的人;擁有理想的人應該要在自我塑像的腳底下顫抖,坦承自己的信念不過就是凡人一般大小。
但擁有理想的人通常不是那個匍匐著的,而是肅立仰望向遠方的,哪怕旗子多重,也要奮力扛著。
作為知識份子的悲哀之一,是我們通常舉旗而不是舉鋤。
我很怕談理想。年輕的時候,總有些言與行不一致的大人們,滿口理想口沫橫飛侃侃而談,我怕極了。理想很容易表裡不一,很容易因為信任,遭致破滅。
可以的話,我儘可能不談理想,談實踐。但實踐的路途畢竟有方向、有藍圖,風景的盡頭是什麼呢?曾經,我這樣描述:「希望台灣的小鄉鎮,開滿像各式各樣的小書店」。於是,後來促成了獨立書店聯盟。
回到,理想,還有那麼一層含意,大體上趨近於:「知其不可而行的傻氣」。
許多人曾問:「開書店是一種理想吧」。假如理想在這裡等同於「傻氣」,那麼說是也不是。不是在於:從沒想過要賺錢,但也沒想過要賠到谷底。開書店以前,確實評估了各種的可能,盤算了打平的、在這波環境黯淡衝出生機的可能,當然環境變數很多,我們也不停地調整。
是「理想」,是「傻氣」在於,在於,我想要實踐「人與人」之間的可能。
像鄰里間的小雜貨店,有人與溫情的暖色;不是只有買與賣的關係,不僅只消費者與店家之間的;像朋友一樣,可以一起前進成長的;有一天能夠見證你的生命歷程:婚禮、新生兒、成年、終了之日的……
一間記憶著你我生命軌跡的社區書店。
即便如此,也不談那是理想。理想在很高很遠的地方,我只希望,每一天,開了門,照顧好每一個走進來的客人,照顧好我的工作夥伴,每一本書,每個細小的環節,每個在我眼底下經過的,片刻時光。
這篇讀來有點痛,但卻有觸底的感覺。所以想和沙姐您分享我第一次接觸小小的心情。
第一次踏進小小,心情是孤獨而不安的。但走出小小之後,除了多了兩個可愛的手繡萬用包,和兩本保羅奧斯特的書之外,還多了一份行動的勇氣。
我在門市平台上讀了那本”搭公車”繪本許久。其實也不是真的讀,而是沈默地感受著內心的激動。
謝謝小小給了我不再等公車的力量,也謝謝您給了我共同參與小小運作的機會。
為小小祝福和加油!
謝謝你 🙂
我會慢慢跟大家分享這些思緒的。絕大部分都是蠻快樂的,只是很久沒講一些沉重的東西了,就來聊一聊。
我們努力的記得每一張臉孔,不因為他們特殊,而是因為他們原本就不同。
謝謝你不嫌棄我們又把你從菜市場叫回來繳錢呵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