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虹風(「集書人文化—獨立書店聯盟執行長,小小書房店長」
這篇文章,寫了將近一個星期。回顧這一路的軌跡,點滴都無比漫長、艱辛。在這個時刻,這個決議,要先感謝一直為著聯盟工作、付出的所有工作夥伴、志工,以及所有協同走過的獨立書店們。
因為全文相當長,因此,先將有關於聯盟的未來的決議條列如下:
聯盟的業務將全面暫時停止。在未重新啓動前,除非緊急且必要,將不會有獨立書店聯盟統一對外的發言與業務。僅有email保留對外聯繫。
聯盟四項業務:「獨盟專櫃」(創作者寄售商品)、協會申請、電子報以及反折扣戰業務,將各自處理如下:
1. 「獨盟專櫃」(創作者寄售商品)將轉由各家書店與創作者往來,不再由聯盟作為單一窗口。
2. 協會申請:目前移交給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培瑜負責,然申請時程沒有限定。若有人願意協同處理這項業務,可以跟培瑜聯繫。
3. 電子報:移交給小小,未來由小小協會負責志工組織。
4. 反折扣戰:同上3。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大家利用聯盟的email,與我們聯繫。 indiebookstore@gmail.com
有關於「聯盟的過去、現在,未來」一文相當長,因此將分成三~四篇刊出。歡迎轉載與刊登消息,請幫忙註明出處即可。
希望這將不是句點,我們未來再見!也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獨立書店聯盟的前身:非獨不可電子報
大約在三年前,2007年的秋季,書店同事與我開始了一趟拜訪獨立書店之旅。
起因在於,我們提前得知,誠品書店將與往來的出版社,全面轉寄售制。那年七月,大型經銷商凌域倒閉事件震撼出版業界,緊接著而來的,是經銷商大和與金石堂書店的財務爭議,引發大和將旗下二十幾家書店的圖書,撤出金石堂。預示著出版業界變革的同時,幾家獨立書店,大略都感覺到了一種必須要聯合發聲的迫切,因此在2007年年底之前,小小、有河book、新竹草葉集、台中東海書苑,以及嘉義洪雅書房碰了幾次面,決定先以發行電子報的形式結盟。
2008年2月,非獨不可電子報在智邦電子報(當時的編輯是阿潑)的協助下,順利發刊。2009年7月,離開智邦的平台,轉往UDN聯合電子報平台發報。
初期電子報的運行,是由小小書房的工作夥伴協助編輯事務,之後招募文編、網編志工,一直發刊迄今,每週未斷。
電子報發刊之後,大約半年的時間,五間書店的主人分頭再從各自的區域,尋找可加入聯盟的獨立書店,而小小這邊則開始拜訪溫羅汀聯盟的書店,解說、期待他們的加入。當時,唐山書店陳隆昊先生曾經提到溫羅汀聯盟的經驗,對於日後聯盟的發展方向,給予極大的參考助益。而女書店與晶晶,各自因為無加入聯盟的需求,以及股東的意見而放棄。接著,這些來自台灣東西南北的書店主人跟代表們,在耕莘文教院開了一次的溝通大會。會中,出現了某間書店對於結盟應該有的方向提出建議:「應當結合更多的獨立書店,共同進貨以壓低折扣」,現場引爆爭論。
因而,這次的會議,決定未來聯盟成立的方向:1. 合理的生存利潤是必須追求的方向,但絕對不以聯合壓低折扣、壓縮任一環節的生存為手段。2. 聯合發聲,分享,透明與互助。3. 為避免籌備時間過長,決定以個人名義入股,以公司形式成立,對外以書店(法人)為代表發言,並且同時籌備協會的成立。4. 在各店人手緊繃的情況下,為避免聯盟成為空頭組織,以股資聘用執行秘書一人,協助聯盟公司成立的各項事務進行。
從「非獨不可電子報」的發行,到正式結盟之前,2008年秋天,台灣全面被急速衰退的經濟風暴重挫,9月連著三個假日颱風,小小本身亦陷入前所未有的營運危機與掙扎,10月,決定結束小小1.0的營運,搬到離捷運站更近的新點試圖存活。
「集書人文化—獨立書店聯盟」成立
2008年11月,對外向來以「集書人文化—獨立書店聯盟」之名發聲的「集書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在小小2.0的新點召開成立成立記者會。初期旗下有八間書店:花蓮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嘉義洪雅書房、台中東海書苑、竹北草葉集、新竹水木書苑、台北公館唐山書店、淡水有河book、永和小小書房。由唐山書店老闆陳隆昊先生擔任董事長,水木書苑蘇至弘先生、草葉集Only擔任董事,小小虹風擔任執行長,除執行秘書之外,皆不支薪。
由於資金有限之故,聯盟一開始就決定不租屋,將秘書處的地點設在小小,將所有支出壓到最低限的情況下運作。成立不久之後,竹北草葉集即不敵2008年重創台灣的經濟風暴,在2009年2月,宣布結束竹北書店的營運。
創立作:募款與宣傳——「古巴影展」
即便如此,聯盟依舊照當初預定的方向與腳步,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各項企畫活動。創立之初,與高雄豆皮藝文空間的阿冠、古巴後援會的馮建三老師,以及當時將要推出《紙醉金迷哈瓦那》一書的時報出版合作,在2009年5月推出「古巴影展」,同時也為剛成立的聯盟募款。
而在這個時期,中和也誕生了一間新的書店:公園生活果菱派客來,從「古巴影展」開始,加入獨立書店聯盟行列,此後,一直維持九間書店的陣容迄今。
古巴影展的企畫概念,是吸納豆皮藝文高雄古巴影展的片單,搭配古巴書展,在各地書店播映場次的會後分享講師,便由各地書店自行聯繫。這個活動,一開始就凸顯了(或者說暴露)聯盟底下的書店,在各自的資金上(絕大部份的書店,無法給予講師群合理的講師費用回饋)、空間上(有些書店沒有空間播映,或者免費的活動不僅無法為書店帶來收入,更可能必須增加人手,且影響原先的營運)、運作方向上,以及講師群的人脈上,極大不同的能力與營運取向差異。此外,影展搭配書展的部份,一開始就發生如唐山書店的書籍折扣,原本就低於書展折扣,而無法對書店產生實質幫助之憾事。
「古巴影展」在宣傳效益上,確實將聯盟的成立以及理念,透過這種形式發佈出去。然而,無論就書店的收益、或者為聯盟運作所募款的金額,都可以說是失敗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