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非石油:氣候危機時代下的環境正義》(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an Age of Climate Crisis)
《生物剽竊:自然及知識的掠奪》(Biopiracy: The Plunder of Nature and Knowledge)
作者: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
出版:巨流圖書,2010
土地污染、糧食危機、石油危機,以及氣候變遷,這些都並非是單一議題;全球生態體系與你的生活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美國生態學家提出,「由於我們總見樹不見林、把世界看做彼此不相聯繫的片段,當然也就很難看出把香蕉切片送進早餐碗裡的刀,和把樹幹切斷傾倒在林地上的鏈鋸之間,存在著關聯。」(《生物多樣性的早餐》頁13)來自美國生態學家的提醒,與印度生態女性主義者范達娜.席娃警告遙遙呼應:兩者都對於1960年代以來,西方現代農耕科技推廣的「綠色革命」帶來的環境浩劫,提出嚴厲的譴責,並發起草根抵抗運動,捍衛在地的生物多樣性、糧食主權與環境正義。
《大地,非石油》揭露工業全球化的糧食體系,由於倚賴石油能源,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與掠奪;因應自由貿易所衍生的食品供應鏈,則加劇了碳里程與碳污染,全球溫室效應變本加厲;低價傾銷的進口糧食,嚴重打擊在地農業……這些,都對印度在地農業經濟結構造成嚴重的破壞。
《生物剽竊》則是抨擊另一個撼動農業根基的種子工程──基因工程以及生命專利權制度。席娃認為,生命專利權乃是為了維護西方企業的利益,「否定自然和其他文化的創造力,甚至為了商業利益而剝削創造力,等於是以智慧財產權之名對知識及生命的剽竊和強奪」(頁10)。將生命創造的權利納為自身利益的結果,使得像孟山都這樣的西方生物科技龍頭,得以強勢將基因改造種子及作物,送到你的餐桌上來。全球化對於在地生態的影響,以及應如何抵抗,這兩本書都提供了非常堅實的研究論述作為參考。
相關閱讀:
《生物多樣性的早餐:破壞雨林的政治生態學》(Breakfast of Biodiversity: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Rain Forest Destruction),約翰.范德彌爾(John Vandermeer),伊薇特.波費托(Ivette Perfecto)著,巨流圖書,2010
《全球化三部曲(The Globalization Trilogy)》紀錄片:我們不要大賣場(Store Wars: When Wal-Mart Comes to Town)2001/中國正藍(China Blue)2006/苦澀的種子(Bitter Seeds),米查.普雷德(Micha X. PELED)導,IT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