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貓貓說:
這五本書只是一份清單的開端。它們只佔據我所認知的「應出版之書清單」裡,極為小的趴數。而我期望的是,這份清單所邁向之路,在未來,是通往讀者的出版之路。
《2666》(2666)
作者:羅貝托.博拉紐(Roberto Bolaño)
出版:未出繁體版
像魔咒一樣,這一串數字橫的或直的佔據整個封面,你很難不被吸引。讓你卻步的或許是厚度。即便是簡體字版,它也厚達八百多頁。但你一定會翻開它,它像(是)一個謎,數字,厚度,你無法不好奇。你翻開,裡面有五個章節,第一章是四個文學教授的故事,他們因為同樣研究一個非常神秘的德國作家,本諾.馮.阿琴波爾迪而相識。學院裡的故事會吸引讀者嗎?我在猜想,出版商是否曾經皺眉苦思,到底該不該出版這本奇書。但,我想,任何熱愛拉美文學的出版社,不可能因為厚度而放棄它。因為《2666》,就是那塊魔幻大陸,裡面什麼都有。實際上我很難理解,台灣出版了羅貝托.博拉紐的兩本小說之後,會放棄《2666》,它對我來說,不僅是更新了我對拉美小說的看法,也更新了我對「小說」的看法,甚至,也更新了我對於文學書寫政治與社會的看法。
《沖繩札記》(沖縄ノート)
作者:大江健三郎(Kenzaburo Oe)
出版:聯經出版,2009,絕版
但願你們知道我聽到這本書絕版的震驚。大江健三郎的《沖繩札記》,對於我這個從未曾經歷過戰爭的世代而言,它的重要性有如光一般,瞬時劃開了黎明與黑暗。一邊是陽光、歡樂,有著大海藍天想像般,旅遊頻道裡的天堂沖繩;另一邊是經歷戰爭,在太平洋戰爭中作為日軍基地的沖繩,全島被血洗;戰後,美國取得沖繩的管理權,至今,沖繩的土地至今依舊覆蓋高達七成的美軍基地。1972美國再將沖繩的管理權移交給日本政府。在切割、移轉之間,「沖繩獨立」的聲音可曾被考量?沖繩人的願望為何?日本哲學家高橋哲哉從「犧牲的體系」這個角度來談沖繩,亦即,為了所謂的「大眾共同體全體利益」而必須犧牲某些人,這樣的體系,是正當的嗎?《沖繩札記》或者《犧牲的體系》(高橋哲哉,聯經出版)裡,作為「獲得利益者」的反思,我渴望你也能看見。
《生活.使用指南》(La Vie mode d’emploi)
作者: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
出版:未出繁體版;簡體譯名為《人生拼圖版》
華文世界的讀者,很久以來只能透過卡爾維諾《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認識這部作品(第五講「繁」)。同樣身為烏力波(Oulipo)的成員,他們對結構、對框架著迷,《生活.使用指南》一翻開,便是談拼圖藝術,緊接著九十九個故事,發生在一幢巴黎公寓,「所有的動作都發生在這兒,一章一個房間。這棟公寓有五層樓,作者描述了每一層的家具、室內擺設、屋主的更替及住戶的生活,還提到了他們的祖先和後代子孫。」(頁159)你說這樣的故事誰都可以寫吧有什麼了不起?所有的小說化約為情節自然是平凡無奇,包括介紹它的這三百字,如果有書可讀,我們就不用這麼費工做這些無聊事了。為此,獻給讀者這本書的開頭題詞:「睜大你的雙眼,看,看吧!」
《萬有引力之虹》(Gravity’s Rainbow)
作者:湯馬斯.品欽(Thomas Pynchon)
出版:未出繁體版
對於品欽的粉絲而言,「難」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品欽的作品就是難讀難解。最大的樂趣就是把作家羅織在小說裡的密碼逐一拆解,像拆一部精密而巨大的宇宙機器,著迷它的結構、卡榫、動力裝置……品欽目前的繁體譯本有《V.》、《第四十九號拍賣物》、《固有瑕疵》,兩本簡體版繁體化,一本台譯。這本書的翻譯工程著實觸及到台灣文學翻譯長久以來的問題:資金與能力。一本需要專職投入至少三年的翻譯工程,你認為應該備具何種實力、獲得多少酬勞?出版社自然要計算,要賣出多少本才能夠回本。這也是為何在介紹這本原文厚達將近八百頁的作品,我不談內容,而是談「出版」的可能。當然,對於品欽粉而言,英文版也好簡體中文版也好,也構不成什麼阻礙。至於一般讀者,可能就在出版界諸多考量、篩篩檢檢之中,失去了認識某些書的機會罷了。
《盲目》(Ensaio sobre a Cegueira)
作者:喬賽.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o)
出版:時報出版,2002,絕版
好讀、深刻、敘事技巧特殊而迷人,這些條件要全部具備的小說不是那麼容易找。長久以來,只要有讀者詢問,有沒有可以「文學入門」的小說,薩拉馬戈的《盲目》總會在第一時間浮現腦海。盲目的故事線也很簡單,一個開車的人突然在馬路中間失明了,接著,所有碰觸過他的人也接續失明,國家將這些失明的人關進監牢(精神病院臨時改的),最後,整個國度的人全都失明了,世界停擺,即將毀滅。讀過這樣小說的讀者,總會回來再問我:「好好看好好看,還有沒有像《盲目》這樣的作品?」於是,一道道的門便會開啟,引你進入更深、更廣的文學世界,那裡,你會像失去了雙眼的人們一樣,渴求那種細緻、敏銳,能夠帶領你通往內在世界的閱讀經驗,當你再次睜開雙眼,你會發現,你看待世界的目光,不再一樣。
★ 什麼是「小小閱讀通信」?
不定期發布藝文文章,透過達人們的第一手報導,讓你直擊藝文現場!他們的觀看與思考,將大大拓展我們的眼界。
★ 誰需要訂閱「小小閱讀通信」?
喜歡藝文訊息,渴望在工作與生活的夾縫中,仍能深度閱讀;想要突破臉書同溫層,不想看大家一窩蜂轉貼的文章;是個書訊狂熱者,深怕錯過每一本好書、新書、奇特的書、重要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