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表人數為累積報名人數,跟每一期實際參與人數無關,請徑直填寫報名表即可。
時間:3.9.2014~3.30.2014,每週日早晨10:00-12:00
講師:黃雅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博士後研究學者,巴黎第十大學Nanterre校區哲學博士)
費用:四堂500元{讀書會成員於活動期間可享購書8.5折優惠,其他商品95折優惠(含Café區消費),並可立即成為會員,享多種優惠活動}
單堂:150元,享單次購書8.5折、其他商品95折優惠,購書並可立即加入會員,享各種會員折扣。
備註:讀書會課程無法遞補,因此也不退費、不挪到下一梯次,請謹慎評估你的意願以及時間。
人數限制:限額16名,額滿可預約候補。
沙貓貓說:收到雅嫻的信,說關於《倫理學》的小文,自己寫得太硬了。看到信之後笑了出來。其實,我覺得哲學讀書會對於一般讀者來說,並不是一個容易入手(入門)的科門。尤其,除了大學、研究所之外,坊間很難有這樣的機會,能夠一本一本,ㄧ月一月,慢慢的找到討論的共同語言,以及面對一本書,要如何進入,如何展開討論的平衡速度。第一期一天就秒殺額滿,所以,第二期也請把握時機。
雅嫻說:繼笛卡爾的《沉思錄》之後,我們選擇斯賓諾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的《倫理學》作為哲學讀書會的第二場。
作為笛卡爾之後,歐陸理性主義哲學的發展者,斯賓諾莎不以為追求真理為的是真理自身,而是以人類最終之幸福為目的。因此,與笛卡爾最大的不同在於,笛卡爾始終不以為倫理學是哲學反省的對象,因為倫理道德是實踐性的,是經驗性的。但對於斯賓諾莎而言,倫理學的基礎建立在「物性格」之上,也就是說建立在「我思」的對立面上。進一步說,斯賓諾莎的倫理學表面上談的是人面對神,但實際上卻是從客觀必然性或者自然客體(物性客體的必然性)來談倫理學。
從結構來說,《倫理學》一書分為五個部分:一、論神;二、論心靈的性質與起源;三。論情感的起源與性質;四、論人的奴隸性或論情感的力量;五、論理智的力量或論人的自由。寫作方式上,雖然以公理的幾何方式書寫,但最終斯賓諾莎的全部關懷乃是人心最終的感受,亦即心靈的平靜、滿足與真正的自由。我們也期待在閱讀笛卡爾的《沉思錄》之後,與大家一起閱讀同樣具有劃時代革命性的哲學作品《倫理學》!
課程緣起:
沙貓貓說:
這個讀書會,等了7年。從小小開始籌備的時候,我就希望,能夠有文學、社會學、哲學讀書會。這三種在大專院校裡會存在的科目,坊間卻是極難尋得的。而這三門幾乎已經快要成為「學院研究專用」的科門,即便釋出人才,也往往再度進入學院,難以為一般民眾「服務」。有極少數的學者、講師,意識到這件事情,因此走進社區大學,試圖改變一點什麼。
小小的文學讀書會持續七年多,未曾間斷;社會學讀書會再開課三個月之後,暫停,直到六年之後,因為機緣偶遇,與家瑜認識,即便講師費用極為微薄,他依舊堅持了一年。上個月,老朋友雅嫻來訪書店,聊生活,聊工作,聊著聊著,我提到這樁未竟之業。超級無敵忙碌的她,想了想,如果一週一次,隔月,或許可行。因此,我們便訂下了一月開課的約定。
那一晚,難以言喻的情緒在內心翻滾。
很多事情,沒能一時做到的,我很難放棄。不放棄,不忘記,有一天,就會有機會能夠實現。現在看來,小小的許多歷程,也是如此。
一門等了七年的課,你怎麼能錯過?
現職: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博士後研究學者
-台中教育大學英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經歷:
-淡江大學法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台北藝術大學博士後研究
學歷:
-2003-2009:巴黎第十大學Nanterre校區哲學博士。
論文題目:「海德格與德希達哲學中的隱喻角色」(Le rôle de la métaphore dans les philosophies de Martin Heidegger et de Jacques Derrida)
-2001-2003:巴黎第十大學Nanterre校區哲學高等深入研究文憑
論文題目:「海德格哲學中的真理問題」(La question de la vérité dans la philosophie de Martin Heidegger)
出版:
1 期刊論文:
1. 「隱喻與語意學—呂格爾與本維尼斯特的語意學研究」,哲學與文化雜誌,
第40卷第7期,2013年七月,台灣台北。
2. 「文本的閱讀與詮釋—傅柯與德希達對笛卡爾的『瘋狂』問題之論辯」,哲學與文化雜誌,第38卷第8期,2011年八月,台灣台北。
3. 「從限制到蔓延:德希達思想中的隱喻」,哲學與文化雜誌,384期,2006年五月,台灣台北。
4. 「書評:德希達之《論精神:海德格與問題》」,哲學與文化雜誌,384期,2006年五月,台灣台北。
*報名表人數為累積報名人數,跟每一期實際參與人數無關,請徑直填寫報名表即可。